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课标修订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词语教学策略

(2016-06-29 20:15:00)
分类: 课题研究

新课标修订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词语教学策略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杨素琴  

摘要:词语是学生阅读、习作、口语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词语教学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某些词语的意思很难准确地理解,进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而高年级的词语教学应该是通过关键词的理解与学习,而去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词语教学    高年级   有效性   教学策略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可见词语是学生阅读、习作、口语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小学高段阅读教学要求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所以,高段阅读教学中加强词语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某些词语的意思很难准确地理解,进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中心,不能很好的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高年级词语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在课标修订环境下高年级词语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提高自主识词能力 

高年级的词语教学不能像低中年级词语教学,教师手把手的教学。而要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借助原有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生字、词放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自行解决。在学生预习课文时,把一些重点词语,需要理解掌握的词语提前给学生画出来,要求他们利用工具书查找帮助理解,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并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试着理解,再把课文读熟了,自己提出问题,把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带到课上来解决。比如,人教版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布置学生自主预习时,我给出了这样的一个题:

利用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2、失声痛哭: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3、囫囵吞枣:

4、张冠李戴:

5、饱经风霜:

这样的题目,就是利用例子,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去事先了解难懂的字词,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二、课中引导,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学习

在课堂中,对于词语的教学,我主要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推想课文中的意思”这三方面进行引导:

(一)联系上下文。

在季羡林先生写的《怀念母亲》一文中,“频来入梦“一词多次出现,在教学中,我先让生找出”频来入梦“一词所在的句子:“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找到这个句子后,我就用“频来入梦”串联全文来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如下:

师:有一个词叫“频来入梦”,什么意思?((经常到梦里来)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不知道,一定是我们同学想知道的。我们先联系上文内容来理解。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总在自己的梦中出现?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因为季羡林6岁就离开母亲,中间回家几次,跟妈妈见面时间不多。读大二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觉得对不起母亲。)

这是他的“惭愧和后悔”的情感。

出示: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作者的什么情感?

(失去母亲,心里很痛。还有对自己的‘恨’,‘恨’自己没有照顾母亲一天。)

师:我们在联系下文理解

在后面的日记中,也能读到“频来入梦”的原因,我们继续饱含深情地读一读。

(出示:1118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师:读到这儿,你们一定知道作者的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

(从房东太太身上,季羡林看到了自己母亲也像这位母亲一样苦苦等待自己的儿子归来,所以,“频来入梦”)

(看到房东太太的神情,季羡林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

师:把这种体会送到我们的朗读中。

通过以上教学的引导,学生从一个“频来入梦”中体会到这个词表情达意的作用,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在文字中蕴含的情,有悔、有痛、有恨。

当然,在高年级课堂中,有关词语教学,我还重视抓多音字和同音字的的学习。在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如果是比较陌生的容易出错的多音字,我会重点强调,如:“埋”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分别是máimán 在“埋怨”这个词中应该读者mán,对于这个多音字学生在数次接触时会读的不多,就需要在课堂上多强调。

(二)结合生活实际、

课例1、“问讯处”教学

《用心灵去倾听》中有一个词语“问讯处”,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

师: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问讯处”?

(医院,病人遇到不清楚的事情,问一问)

(车站,乘客问有关的车次等)

(码头,有关乘船的事)

师:在我国,许多公众服务场所也都设有问讯处,比如,医院、车站、码头。这些问讯处,为人们就医、乘车(船)带来很大的方便。现在你们对问讯处应该说不陌生了吧。

课例2、著名教师盛新风在《草虫的村落》中对“游侠”一词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生:(齐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出现大屏幕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来,咱们看着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生:(齐声)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师:什么是游侠?谁知道?你说。

生:英勇的人。

生:游历四方的人。

师:这种人你在哪里见过?

生:动画片里。

师:可能是在武侠片里看到过。专门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的。我们称为“侠”。经常云游四方的大侠,我们就称他为“游侠”。是吧。哎,游侠这个词我们分开来体会会更有味道。

盛老师请你们再回读一下这两段课文,你看看读到哪些地方。哎呀,这可真的是一个大侠,而且是一个常年云游四方的大侠,读到这些句子的时候,读到这些地方请你们用波浪线划下来。这一回请你们默读,开始。(生默读,师在学生中间来回巡视,走到一生旁)来把你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生站起来大声地读)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师:谈谈你读书的体会,为什么从这个地方你读出来了。

生:因为虽然他迷了路,但他临危不惧。依然前进着,而且自己冲出一条路,说明他勇于开拓。

师:哦,那你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生:(深情地)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以上教学片断看出盛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孩子们通过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武打片里欣赏过的“游侠”的形象,来联系课本中的游侠形象,从而加深对“游侠”一词的理解。

课例3、“寒暄”一词的教学:

我自己在上《草虫的村落》时,课文里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真想也跟他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他们的语言”文中有一个“寒暄”一词,我这样教学的:

师:你读下去。我看见……(师在引导学生)

生:互相打着招呼。我真想也跟它们寒暄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师:从这里可以读出“村民们”跟游侠在干什么?

生:打招呼。

师:是啊,它们是怎样打招呼的,我们来演绎一下吧,你们都做草虫村落的村民好不好?我来和你们打招呼,(师兴奋地)乡亲们,你们好!你们的大英雄保罗回来了。(生窃窃私语)

师:(师环顾四周)怎么没有人和我打招呼?没有人和我打招呼啊?

生: (一女生平和地说)我们村的英雄回来了。

师: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欢迎我,我可想死你们了。你们说吧,你们和我打招呼吧,七嘴八舌的和我打招呼吧。

生:(三三两两)欢迎英雄归来。

师:欢迎英雄归来,还有谁和我打招呼啊。

生:保罗,好久不见,样子没变吧。

师:你也要和我打招呼。

生:大哥,你总算回来了,俺们这里出了一个坏蛋,求你为咱们除害啊。

师:等着我来除害啊。可能是我在这个村子里很受欢迎。(走到一学生旁)哎呀,大叔过冬的粮食准备好了吗?

生:都准备好了,你一回来大家都放心了,不怕强盗来抢了。

师:是吗?(师对着旁边的女生)隔壁的小妹妹,好久不见你越来越漂亮了。

(被夸的女生慢吞吞地站起来)

师:你谢我啊!我夸你漂亮。

生:谢谢!

师:哦,你看,这游侠一回来就被这浓浓的乡情包围着,像刚才我们这样互相打着招呼,课文当中有个词叫什么啊,一起说出来吧。

生:寒暄。

师:(出现大屏幕“寒暄”)看看这个词有什么特点?这个“暄”字查过字典没有,谁说,来,你说吧。

生:寒暄的暄,见面的时候应酬话。

师:是的,这个“暄”字是“日”字旁,是太阳,太阳一照就暖和了。寒表示?

生:寒冷。

师:对了,那这两个字,就是一对。(生附和着)反义词。表示天气冷暖问候的话。就叫——

生:(齐声)寒暄。

(三)以文释词

结合上下文讲解,以文释词等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提问:“追悼”是什么意思?学生沉思。老师说:“大家看,这个词后边的话,就是对它的解释。我们一起读一读,看你知道‘追悼’的意思吗?”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读完后,老师小结:“‘追悼’就是我们刚才读的那些形式:送花圈、致敬、痛哭、送挽联。这些活动来纪念他,怀念他。这些活动就是追悼的内容。这样的学习理解,使学生对关键词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具体、更透彻。

三、课后激趣,开拓识词渠道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外扩字量也相对增加,此时适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将会加强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首先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同学交流家中的课外读物,并先后组织了赛诗会、朗诵会、读书比赛、故事会……不但使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得到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提高。

总之,高年级词语教学的方法还很多,只要我们结合所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大胆实践,勤于思考,有效地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积累词语,让积累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就可以在积累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吉春亚《本真语文课堂》小学高年级。

季振村主编 《跟着名师教语文》 

 

 

(此论文获市论文评选三等奖,并发表在《新课程》杂志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