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论庄子的虚无主义——杨茂琳

(2013-04-11 19:19:15)
标签:

文化

分类: 杨茂林的博文

  庄学并不是一个同时存在着赞同者与反对者两种声音之平衡的学术研究,在庄子哲学研究中,赞同者们争论着那些基于赞同庄子的较细微的问题,但反对者则往往倾向于不发表更多的谈论和言论。这当然源自庄子哲学的绝对性,从学理上看,庄子的思想是鲜明极端的,如果你一开始就不认为庄子是对的,那么,在此之后的时间里,你也就难以再度认同他,但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庄子是对的,则此后的时间里你对他的认同就基本上将有增无减。这使庄子不同于哲学史上那些思想兼容性更多的作者,并使问题变得较为棘手,因为,除了深刻地赞同庄子,如果希望站在常见的庄学之外对庄子哲学说些什么,也就成了困难的事情。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有些复杂的角度,我将指出庄子哲学尤其是它在伦理学领域所具有的缺陷,尽管我也认为庄子哲学在其它的一些部分具有相当基础的合理性,但这些缺陷同样地基础。如果这些批评能够成立,则庄子哲学在伦理学和整个哲学本身的角色就需要被重新看待。
  
  庄子的哲学是一种虚无主义。这个断言下的并不匆忙。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同意了这样的说法,虽然一些庄子的捍卫者试图反对此观点。庄子的虚无主义具备了虚无主义在其原本含义上的各种特点,此外,庄子的虚无主义和他的哲学一样,还具备一种许多人所不具有的彻底性。这一特点使庄子的虚无主义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其他哲学家,也使它成了一个极其良好的标本。当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等哲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些作者在二十世纪谈论虚无主义时,庄子早已在几千年前对虚无主义作出了极其深刻的理解。虚无主义反对现有的或流行观念中的权威与价值,庄子正是如此。庄子哲学中被研究者所无数次提到的“无为”、“逍遥”、“大道”、“命”等核心概念几乎都在表示着这一点。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虚无主义是一个伦理学尤其是价值学的概念,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导致的很可能只是一种思想上的活动,但在伦理学中,虚无主义就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道德事件。庄子的虚无主义构成了虚无化对待道德的典型,但庄子哲学却并不是在伦理学中完全否定的,因为虚无主义并不是完全悖离道德的,也由于虚无主义的这种复杂的特点,它将在伦理学中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关联,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从方面来看,情况都是如此。
  
  李泽厚曾经提到一个对庄子虚无主义的乐观的看法,李泽厚认为,庄子的虚无主义仅仅是在通过心灵哲学影响着社会上少数的知识分子 。认为虚无主义通过心灵影响着人们,这样的说法当然不错,不过,对于庄子式的虚无主义在社会成员中的真实情况,我却完全不那么乐观。事实上,虚无主义正在以惊人的强度腐蚀着当代社会的道德根基,尤其到了现在,这种状况的严重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近几十年来,人类道德的危机常常使人感到人类确实面临着颠覆性的崩溃危险,即使世界上已经发展出了相当完备的知识与文明、立法与公共伦理沟通,但事实却反复表明,没有什么价值具备根本上的合法性。人们似乎也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虚无主义、非价值主义没有什么不对。如果虚无主义的经验情况像以上所描述的那样,那么,庄子的虚无主义就构成了其后续虚无主义的始祖,它不仅是彻底的,而且也影响广泛,今天的人们肯定没有都阅读过庄子的哲学文本,不过,庄子的虚无主义却表现在相当多的人群观念之中。我将指出,虽然庄子的虚无主义具有彻底性的特点,且它影响广泛,但是由于人们在虚无主义的彻底性上并不具有和庄子思想相同程度的分量,这使庄子的虚无主义真正在道德现象领域产生了更糟糕的后果。
  
  精神自由是庄子哲学最为直观的吸引力,或许也是庄子哲学对阅读者产生的第一个吸引力。这个吸引力相当地富有成效,如同所有庄学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庄子在语言修辞和哲学文体上具有的技巧和特异性使精神自由、自然而为等论点成功、深刻地俘获了阅读者的心。但我却将接受王博等人所提出的见解,即认为将“人间世”作为庄子哲学研究的起点,而不是如更多人愿意认为的“逍遥游” 。在以“人间世”和与之相关的“德充符”为庄子哲学起点的解释观点看来,庄子在他整个哲学中所提出的包括精神自由在内的所有论点都不是横空出世、先天为此的,而是有着一个更为现实主义的起源,我在此处希望作一个补充,即事实上许多以“逍遥游”为起点和中心的庄学者也并非否认“人间世”论所认为的庄子哲学现实主义起源,但在“逍遥游”论的论者看来,现实主义根本不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旦我们同意“人间世”论的观点,我们就离庄子阐述其庄学理论的动机大为接近,因为正是从这个源头,我们才能发现并了解庄子哲学的发生,并才得以有可能更准确地评估其合理性。除了这个显著的理由,也同时需要指出,“人间世”论的论点使庄学的伦理学部分更为突出,正如颜世安所认为的那样,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动机是他对现实道德的不满,众多庄子研究者已经指出过那几个著名的例子,即颜回、使者、太傅的寓言故事,(《庄子人间世》)总是被研究者轻而易举地在某一时刻所指出。庄子在其中表达的核心论点是,现行道德尤其是政治生活中的道德是腐败、黑暗、虚伪、没有救治希望的,怀揣任何程度的道德理想去对之进行参与都不够明智乃至愚蠢。由此一来,庄子也就在表达了他的道德观点的同时拒斥了所有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规范,并强烈地暗示着道德虚无主义。但是,我认为,绝大部分引用者都是在不恰当地引用着庄子的这些关于现实主义反叛起源的例子。
  
  为什么?因为庄子研究者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那就是,在《庄子》的全文中,几乎再也找不到和这几个例子相仿的关于道德的例子。换句话说,这几个例子是庄子哲学中仅有的直接论及道德的部分。如果看到这一点,相信人们也就不会如此轻易地习惯于将它们作为在论述庄子哲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个凑巧的或有趣的点缀,去用以证明和表明庄子的精神自由毕竟是有其非常合理的现实根基的。相反,通过这几个仅有的例子,我们应该看到的乃是,庄子事实上根本就不具备这种从现实主义走向精神自由的合理过渡。在常见的庄学研究论述中,庄子不满并深入地看到了现实政治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在这样的条件下,庄子才转向了精神自由的哲学空间。而在另外一些论述中,这些例子被用来作为庄子在伦理学方面合理性的辩护,论者试图用它们来表明,庄子的伦理学观点毕竟有其合理性。
  
  但这样的观点全都有着极其严重的失误。首先明确这样一个要点,即再次确认庄子哲学的讨论起点,我们需要明确庄子的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庄子是在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中遭遇到努力后的失败才转向精神自由的,另外,由此可以认为,如果庄子的这种境况是真实的,那么庄子的起点和其后来的主要观点就获得了合理辩护。但是,庄子哲学根本无法具备这样的辩护。是的,现实政治是黑暗的,社会生活在大部分情况下也是残酷的,人际关系如果不是那么恶劣,可如果没有良好的实践,它也有可能显得让人心灰意冷,但问题是这在伦理学和道德现象中只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条件,它不仅不构成任何伦理学理论的根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根本不能作为反对道德、放弃道德的理由。
  
  说实话,庄子的这一过渡极其糟糕和失败,它不仅仓促简陋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且由此不具备任何说服力。这个社会冷漠,我们就需要变得内心冷傲?现实生活显得无情冰冷,就应该追求自己的生命保全?从任何角度来说,回答都不可能是肯定的。但庄子却明确地作出了肯定性的回答,不仅如此,这些肯定性的回答构成了庄子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庄子哲学的这些发展再也没有想它的现实起源那样谈到现实道德了,相反,庄子的全部笔墨全部集中到虚构、幻想等部分上去,就像人们都看到的那样,那些占据了《庄子》几乎全部的虚构之类的部分,才是庄子哲学对人们的最直观的吸引力,而关于现实黑暗、道德无效等的微小部分则不是。当人们轻松地论述了现实道德无效之后,就倾向于和庄子一样对这些经验的部分再也不提,就好像它们不存在过一样。由此一来,庄子的避世在庄子本人和其后来的支持者那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反对入世、仁义、以及所有道德的理由,但这是错误的,我相信,如果庄子在伦理学领域无法最终获得成功辩护,它将是最根本的原因或原因之一。此外,对规范性道德的反对也因此得以从反道德走向非道德,精神自由如果仅仅是反对一般的道德,它就无法让庄子变得那么具有魅力,然而当庄子反对道德的同时也认为所有的道德都是无关紧要和层次不高的时候,它就将在许多人的道德价值观上获得难以置信的吸引力。
  
  庄子的虚无主义因此是双重意义上的,他不仅没有看到那些道德现象,而且在此之上断然否定和完全拒绝关于道德的任何肯定性质的想像。我同样已经提及,庄子对此作出的诸如保全生命之类的答案策略是相当令人难以接受的方案。让我们转入对庄子关于虚无主义的非道德部分的论述。注意到庄子的解释者们往往在精神自由这样的直观吸引力之外,对庄子哲学作出更深层次的论证,这样的论证一般将庄子哲学的某些被其认为更为核心和具有突出理论力量的部分作为根本的基点。自由就是其中之一,美是另外的一些,而它们也也包括了在自由和美之上的其它处世策略,例如游世的观点。我无意于在这里具体解释这些被精密推出的庄子哲学闪光之处,尽管很明显的是,它们确实相当重要,实际上,美、自由、以及诸如沈善增对庄子哲学作出的佛教解释等 ,这些都构成了庄子哲学理论化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但另一方面,也正像本文一直想表达的那样,庄子的哲学不应当没有伦理学,因为虽然关于美和自由的观点越来越被认为超越了道德领域与道德哲学,但基础的道德和基础的美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有巨大讨论空间的问题。也许庄子哲学的解释者是对的,那就是庄子关于美的观点相比于其它的许多哲学理论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如果认为在道德领域这一论证和观察也能同样获胜,却未免过于轻率。相比于人类的美的领域、形而上学的自由领域,道德是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伦理学之所以重要,或者说道德之所以重要,其原因乃在于不管政治、经济、法律,还是这里所谈到的美和自由,都建立于道德的基础之上,而且相当大的受道德领域的影响。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解释者认为,庄子实际上对善有着深刻和坚定的认知、坚持 。这是比上一段所论及的更进一步的判断,这样的观点不仅肯定了庄子哲学在关键地方的高明,而且进一步地认为庄子实际上也具有关于善的坚持。不过,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成立的观点。即使庄子在坚持着什么,那也不是一种善,至少不是一种道德上的善,因为如果庄子具有一个关于善的观点,那么他也就不会在那么标准的道德情景中要求当事人在道德上退缩保身,而不是去行动道德,也就是《庄子》中唯一的这个事例,使庄子完全无法获得关于其具有一个道德坚持的理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