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2019-01-07 20:55:47)
标签:

娱乐

图片

文化

收藏

时评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疑似发现五代柴窑瓷器

-------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特征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周世宗)(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

御批柴窑瓷器请瓷式:“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诸)般颜色作将来”(注解:雨过后,许多天青色(有天青、赭青、豆青、豆绿,翠绿、玳瑁色、葱倩色等诸色)聚集在雨后天边云朵的地方,像是用许多诸般颜色来描绘美好的将来!

历史上,北宋欧阳修、清朝乾隆帝等一些明清瓷器研究学者都曾对柴窑有详细记载和描述,主要特征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千年柴窑如新!

五代一对柴窑瓷瓶具有天青、翠绿、豆绿、玳瑁色、赭青、葱倩色等诸多颜色,高18厘米,每一个重量约250克左右,两个柴窑瓷瓶都为桌案摆放陈设器,都有双鱼耳饰。

        一、天青葱倩色柴窑

    天青色,即现在的蓝绿色Aquamarine)是一种颜色,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其中,该柴窑还混合着葱倩色瓷器色。

       二、翠绿玳瑁色柴窑

   主要有由翠绿色和海玳瑁色(赭棕色)混合而成。

   褐色,褐色亦称赭色、咖啡色、茶色等,是由红色及翠绿色混合而成。

 

 

具体特征有:

    1、这一对柴窑瓷器外观像是雨后天际边多彩多色景象,不像单一天蓝颜色汝窑瓷器,器底无款式,瓷器胎体为黄白色,瓷器外底部许多玛瑙釉汁莹厚堆脂

    2、传世柴窑瓷器有“四纹”:千年蝇翅纹、石花鱼子纹、萎缩纹

传世柴窑瓷器拥有千年蝇翅纹、石花由于五代柴窑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年代久远用微观法能见到千年蝇翅网状一样布满柴瓷外表,以及石花纹等古旧征状,绽放的石花纹或叫“蛤蜊光”7-8朵

     民间收藏界有“千年老窑显蝇翅”和“元明古瓷开石花”之说,是指“蝇翅纹”需千年以上釉面才能老化脆裂形成无数极细小孔眼状纹,“石花纹”是说要数百年以上次生结晶物才有可能与釉面或气泡纠结形成小斑块石花、旋窝状纹等。见蝇翅、石花纹者必为古瓷无疑。

    另外,柴窑瓷器表面有许多圆形浅黄色鱼子团状物即“鱼子纹”,像漂浮在瓷瓶表面上,再与古瓷器上美丽的石花纹,一起绽放在柴窑的天青诸色上,外观柴窑瓷器像是春雨、夏雨、秋雨过后,就像远方天边的天空诸多颜色出现在柴窑瓷器上,深邃貌远,气象万千,景色壮美,您一定会感叹古人用瓷器上美艳、美丽、美妙景色,来描绘将来未来美好生活,是多么的富有想像力! 

   分析瓷器应是使用玛瑙等玉石烧结制成的,双鱼耳饰采用胎接法,瓷鱼身上鱼眼睛、鱼鳞纹路清晰,每一对鱼比较相似、非常对称,每一条内空腔鱼都与瓷胎壁连为一体,看不到连接痕迹

柴窑瓷器身上有许多萎缩纹,即众多凹点(小麻坑)

   年代久远后,千年传世柴窑瓷器釉面老化收缩形成细小皱皮纹,气泡收缩而形成众多凹点(小麻坑),统称萎缩纹瓷器出窑时饱满而生涩,年代久远后釉面老化收缩形成细小皱皮纹,气泡收缩而形成众多凹点(小麻坑),统称萎缩纹,理同老人之面纹。萎缩纹在适度光照下晃动易见;萎缩纹是微小的皱皮状,用放大十倍左右观察效果最佳,再大反而看不清。古瓷釉面萎缩而滑腻,触之如婴儿,滑不留手,妙不可言

    唐至五代时期瓷器的萎缩纹相对明显,宋代以后已呈递减之势,釉面萎缩程度因器物所处环境及抵御氧化能力强弱而异,但在宋元以后的器物上很少明显看到此纹釉质越细腻萎缩纹越细小,有的不细心观察难以发现,萎缩纹的清晰度当与釉品种及烧成温度保存环境有关。

    千年蝇翅纹、石花萎缩纹鱼子纹等古旧特征是仿者无从着手的领域。

     清末大收藏家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曾把“鱼子纹”作为鉴定宋汝的唯一特征,也就是说,瓷器上出现“鱼子纹”需要1000年,瓷器上出现石花纹或叫“蛤蜊光”据史料记载需要300年时光,由于柴窑与汝窑年代相连相近,此物应为柴窑瓷器!

     3、柴窑瓷器口呈浅黄铜色,就像乾隆皇帝描述柴窑的“足土口铜”特征,两个瓷器足外沿和足内沿有许多细小棕眼,肉眼观察棕眼里或多或少有粗黄土(像河南中原黄土样),与史书记载描述”足多粗黄土”是相一致的,虽然用水冲洗过几次,足部棕眼里还是多粗黄土!

    唐至宋代的古瓷中多有土黄釉色器物,如道观寺院的土黄色,原料不纯不是主因,主要应与当时人们信仰有关,古代方位及五行学说,南火、北水、东木、西金,中为土、为黄,土黄代表神权,代表中央,代表集权,封建集团崇尚这种色调,直至封建社会结束。

   柴窑瓷器底足无款式,瓶口呈现浅黄铜色,肉眼观察,足底内沿、外沿有许多细小棕眼!足底棕眼多露有粗黄土!就像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的粗黄土!足底口沿与乾隆皇帝描述柴窑瓷器诗中“足土口铜”特征一致!

观察柴瓷足底,柴窑瓷器应使用的是匣钵烧制,足底有护胎釉,做工精细、规整、严谨,不愧为皇家烧制。

      4、北宋、南宋汝窑瓷器有许多仿制柴窑。单从颜色方面比较,单一汝窑瓷器颜色略失一筹,比不上诸多颜色聚集在一起的柴窑瓷器!
      5、柴窑颜色以“诸青”为主,汝窑以“单青”为主。柴窑与汝窑相比较,柴窑像是雨后天空,诸色描绘;汝窑颜色比较单一。

      6、宝荧射目,光可却矢。外观柴窑瓷瓶明亮如镜,瓷器表面如水光披上,太阳光照射或强光手电光束照射柴窑瓷瓶时,光线的箭头好像消失一样,光束在柴窑瓷面上被聚焦为一个明亮耀眼光点,光芒夺目,说明柴窑瓷瓶有聚光反射作用,好像光线从瓷器里光点如飞箭一般射出来,而且柴窑瓷瓶上光点随眼光移动,宝莹夺目,晃人眼睛。同样,若用强光手电光束照射普通瓷瓶,不会出现柴窑瓷器的聚光反射现象,只会出现光束光圈、光柱。
     7、柴窑瓷器器身薄如隋唐五代麻纸,瓶口外沿厚度约2毫米,中部鱼耳位置厚度约1毫米,端在手中,体轻如纸,毫无重量感,给人以“体轻如糠”的感觉。
     8、柴窑瓷器周身布有细如“蟹毛、蟹爪或叫蝉翼纹”的开片细纹,滋润细媚。
     9、柴窑瓷器底足无款式,瓶口呈现浅黄铜色,肉眼观察,足底内沿、外沿有许多细小棕眼!足底棕眼多露有粗黄土!就像河南、河北等中原地区的粗黄土!足底口沿与乾隆皇帝描述柴窑瓷器诗中“足土口铜”特征一致!

    10、柴窑与汝窑的传承关系

    汝窑就是追慕柴窑的产物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病故,恭帝(柴宗训)继位。显德七年(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此后柴窑逐渐冷落湮灭,绝技失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至今是个不好回答的历史迷案!

   赵匡胤掌控后周政权后,北宋初期,由于当时国内政治、经济或感情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冷化处理柴窑而渐至废弃。柴窑器物工艺高超,作品精良,烧造时间短,至今已历时千年,能留传至今的器物,自然珍贵无比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之柴窑是因政权交替而泯灭,最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看来古人“柴窑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古窑器以柴、汝为重”是古人亲身阅历验证后的观点,是立论有据的。

      11、柴窑瓷瓶具有河南省文物研究院汝瓷专家赵青云老师描述北宋汝官窑的四种红晕特征。

官窑汝瓷和民窑汝瓷,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釉色,官窑汝瓷的釉料中掺入玛瑙,民窑汝瓷则无。赵青云老师说,加了玛瑙的汝瓷,在天青、天蓝、粉青等主色调外,表面都会出现隐隐约约的红晕,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奇观,有四种红晕效果,即:

一、‘犹如晨日出海’,红点点像刚从海底浮现的太阳;

二、‘又如彩虹悬挂’,红颜色呈现弧形线条;

三、‘有如春光大地’,其他地方都比较黑,只有一处比较亮;

四、‘又似夕阳晚霞’,太阳落山时昏昏沉沉一片,忽然又见一些红晕。民窑烧得再好,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千年柴窑如新!!!

         鉴定柴窑关键:

     一是宝荧射目,光可却矢,滋润细媚有细纹,二是具有唐宋时期“热熔釉”特征,釉下无气泡!三是流釉纹,堆釉!流釉纹是古青瓷特征,能让流釉流出美丽线条和图案,唯有柴窑!柴窑的釉纹是釉表面因矿物晶体流动形成的线条和细纹图案,纹和釉浑然一体,开片和窑变明显突出一目了然。

     二是与历史记载相一致。如:清代著名陶瓷学专著《南窑笔记》记载: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色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妙处有这四种,瓷器值千金。

     到了清代已距五代柴窑相去甚远,有新意的文献较少见。值得参考的无名氏《南窑笔记》,记载有:“柴窑。周武德年间,宝库火、玻璃、玛瑙、诸金石烧结一处,因令作釉。其釉色青如天,如明镜,薄如纸,响如磬。其妙四如,造于汝州瓷,值千金。”记叙了柴窑釉药的成分,似与汝瓷有相似之处。另有清代刘体仁的《七颂堂识小录》,记有其亲眼所见:“柴窑无完器,近复稍稍出焉。布庵见示一洗,圆而椭,面径七寸,黝然深沉,光色不定,‘雨过青天’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为绛青’”。指出柴窑还有“黝然深沉”的“绛青”色。

      柴窑是采用蜡模印模工艺制造,有唐代邢州邢窑的白色化妆土装饰工艺,古代人崇尚“青”,滋润细媚有细纹,

      柴窑釉色:天青翠绿色柴窑、葱倩赭棕色柴窑,具有天青、翠绿、豆绿、青绿、天蓝、月白、赭色酱釉等

     综上所述,这一对传世柴窑瓷器具有:

     有雨过天青诸色,器形规整大方,表面光滑如镜,器壁厚薄均匀,胎质坚硬体轻,多彩釉色优美,雨后清新明亮,器色多彩叠嶂,犹如山峦层瀑,玻璃质感青瓷,器表蝉翼细纹,圆形油黄鱼子,团团如飘瓷面,蛤蜊光彩如辉,手感轻如纸张,柴窑声音如春秋战国石磬声,釉面如水光披,宝荧滋射晃眼,足有棕眼黄土,双鱼耳朵罕见,千年梦想是真
    清末大收藏家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曾把“鱼子纹”作为鉴定传世宋汝官窑的唯一特征!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随笔杂谈:翠绿玳瑁色柴窑(左),天青葱倩色柴窑(右)



也就是说,传世五代柴窑与汝窑瓷器上出现的“鱼子纹”需要千年时间,年代相连!出现“蛤蜊光”需要300年时间以上(据考证),由于柴窑与汝窑年代相近相连,所以说,传世的五代柴窑与汝窑同样具有千年“鱼子纹”和“蛤蜊光”年代特征!出土的柴窑与汝窑瓷器没有的!
分析柴窑应是瓷器制造时使用玛瑙等玉石烧结制成的。
       现在看来清末大收藏家赵汝珍在《古董辨疑》中,曾把“鱼子纹”作为鉴定传世柴窑、汝窑的唯一特征,是有科学道理的,出土的五代柴窑、汝窑是不具有如此特征的
 
 
附:五代后周柴荣简介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即后周世宗(954年—959年在位),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在位六年。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

北宋 (中国历史朝代)赵匡胤
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1] 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 [2] ,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 [3] 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