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徽文化网:五河打雁刘来历

(2012-10-17 14:56:29)
标签:

朱元璋

打雁刘

刘干

五河县

分类: 掌故
                           五河打雁刘来历

                                          刘干

    打雁刘村,坐落在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向北十公里双忠庙镇境内,这个村子不大,现有5000余人,几乎都姓刘。为什么叫“打雁刘”呢?说起这个村子的来历,相传它竟然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

    明洪武二年(即1370年),鉴于北方和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人口剧减的社会现实,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的政策,从人口稠密且富足的南方地区迁移部分居民到人口稀少的贫穷的北方地区(特别是朱元璋老家凤阳一带)垦荒种地。刘姓一家六口(传说夫妻俩携四子)随朱元璋移民潮,从苏州太湖畔来到现在的五河县天井湖南岸。因为当地多为滩涂,水涨土淹,水落地旱,无地给移民耕种。近山为农,居水为渔。刘姓一家老小就把在苏州水乡老家传统的捕鱼手艺又操拾起来,在天井湖以捕鱼为生。因当时捕鱼工具落后,渐渐难以维持生际。天井湖是天然湖泊,饵料充沛,大雁资源丰富,刘姓遂转为打雁为生,成为雁户。

    一晃九年(即1377年),时值深秋,天井湖连日雾霾,能见度极低。一日,刘姓次子踏雾在湖上推舟打雁,不料误伤他人,惹了官司。为躲避官府捉拿,次子孤身一人逃到豫州(今河南一带)隐居。据说,老二逃到豫州隐居后,果然躲过了灭族之灾。但刘姓兄弟四人,从此一分为二(至今刘姓宗谱上还缺少次子一支记载)。长子、三子、四子三支,则继续留在今安徽五河之地,在当地娶妻生子,生活优渥,子孙瓜瓞绵绵。后来,刘姓在天井湖南岸的黄泥岗上筑巢安家,开荒造田,白天耕耘,晚上下湖打雁。然不辞千辛,甘历万苦,但创世拓业,奋发不止。既安居皆能自成一支庞大的刘姓家族。

    明初,每年年末农闲时节,刘姓家人都要跋山涉水回苏州老家,返乡祭祖,探亲访友。路过应天府(今南京),总要送些大雁给朱元璋品尝。经过御厨烹饪,加上配料助味,雁肉醉美适口,回味绵长。朱元璋御膳后,大加赞赏,回味无穷,每每想起大雁,并派使者向刘姓征收大雁,刘姓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大雁成为贡品,朱元璋皇家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御膳佳肴。                               

    有一年秋天,朱元璋积劳成疾,生了一场大病,在当时御医称叫饿痨病,一定要吃大雁才能解馋。他差锦衣卫(注:锦衣卫是当时明王朝特务机构,是朱元璋锦衣亲军,赋予其侦察、逮捕、审问官民的大权)到五河找刘姓采集大雁。不料锦衣卫听到传旨,连忙叩见朱元璋:“我主皇上,因五河刘氏族系较多,不知找哪个刘氏?”朱元璋龙颜大怒:“你们都是一群废物,木鱼脑袋,为什么不去思考呢,要大雁找‘打雁刘’的刘氏呀!”锦衣卫这才明白,快马加鞭,直奔天井湖,运来大雁。果然,朱元璋吃了雁肉,没几天病就好了。

    人们常常把皇上与龙联系起来,所以大雁被人们看作是龙涎的产物。从此,天井湖的大雁也成了物以稀为贵的珍品,成为应天府的贡品,就顺理成章。

    朱元璋如此钟爱大雁,消息由锦衣卫传出,后宫的妃嫔佳丽、朝中的文臣武将,以能亲口品尝到天井湖大雁为荣。人以物贵,天井湖大雁出名了,打雁刘连同这传奇故事也不胫而走,在当地老百姓中越传越远。 
    俗话说,“九刘十八张,姓王两抬筐,天下无二汪。”由朱元璋亲口御赐的“打雁刘”三字,便成了苏州移民刘姓的血缘关系的烙印和区别于当地其他刘姓的血缘印记,并逐渐得到了其他刘姓氏族的认可。虽历经明、清、民国等时期数百年,“打雁刘”一直在人们的视野内生息繁衍,家业殷富,平安健康。

   “文革”前,刘氏祠堂还树立在打雁刘村中央(今邓庄生产队队部所在地)。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祠堂、宗谱及珍贵史料被毁。后经刘氏族人抢救性挖掘、修补,基本恢复宗谱原状。在现存的刘氏族谱中,只能找到“刘姓,祖籍苏州。洪武二年,随朱元璋移诏,由苏迁五”的痕迹,因而对于它的有关详情,民间相传的较多,文献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已有600多年村史的打雁刘,随着岁月更迭,人丁兴旺,源远流长,枝柯遍布,光宗耀祖,最终名振一方。正可谓:天井湖水向东流,雁户推舟河上游;南岸本是苏州客,茅舍紫燕生春秋。

                                 (本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