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该如何提质增效
(2021-09-13 10:14:58)分类: 教育思考 |
课堂圆桌派:焦兵书观点(教育时报约稿)
本期话题为:“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该如何提质增效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但目前来看,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突出,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今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中小学作业时长等做了具体规定。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双减”政策,将“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为了势在必行的重点工作。在这一大背景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都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探索作业设计新理念、新方法。
那么,教师究竟如何才能在有限的作业时间内,让学生“吃饱、吃好”?学科组、年级组如何调控作业结构?教师如何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能力?我们知道要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但具体如何操作?请您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经验、思考、感悟,或学校创新做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2.
在我看来,作业设计应重视以下几点:控制总量——由年级长、教研组长和班主任发挥协调、把关作用,使各科作业不打架,总量不超时;创新形式——将传统的“写一写、算一算”,灵活变身为“说一说、背一背、画一画、做一做、查一查、理一理、试一试”等各种形式,作业新鲜而使用,孩子何乐而不为?体现思维——所有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使命,缺乏思维训练含量的作业,一定不要用来浪费学生的生命;设计分层——基础级、提高级和拓展级各个层次作业,要各有对应层次群体,既不拔高,又要够吃;提供选择——提倡菜单式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剥离传统作业附带的“控制”意识,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永不过时,将所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语文能关注祝福短信怎么发,数学能关注房价的学问,科学能关注教室绿植的养护规律,是不是更受学生喜欢?(第二个问题貌似已经回答了)
3.就您所教学科而言,新学期,您将如何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300字左右为宜)
新学期,我将和同事们一起,重新定义作业功能,将作业流程的盲区作为新课题,着重在激发兴趣、分层设计上下功夫,将大量阅读、动手实践、跨界整合、项目探究等作业类型上放手探索,赋予学生作业设计的参与权和选择权,同时在评价反馈方式和管理机制的推陈出新上下功夫,使作业达到减量不减质,减量不减效。
除此之外,还要探索作业的一次批改与二次批改的权属问题,和作业数据的整理分析与使用问题,提高教师作业批改的性价比,将教师的作业批改负担也理智地降下来,实现师生同向同步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