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干部选举的误区与对策

(2015-09-14 08:51:06)
标签:

教育

不少班主任对班干部的选举、任用、培养作了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办法和经验。但仍有部分教师在班干部的选举和任用上存在某些误区。这需要引起班主任的重视。


误区一:民主选举随意选举
班干部民主选举,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权利,完全让学生自己决定,却缺乏严格有效的选举制度,使得部分学生在投票时不考虑参选者的能力,投的全是人情票,从而使民主选举变成随意选举
    对策:坚持民主集中。防止民主选举变成随意选举,先民主后集中是个好办法,即先让学生进行投票选举,再由教师权衡。为了使学生的选举结果更具代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心中认为可以胜任班干部职务的候选人,然后进行差额选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表意见,而且选出的班干部往往比较理想。最后再由教师根据所选干部的气质、性格类型以及能力差异,进行岗位分工,优化班委组合。
    误区二:班主任唱独角戏。一提到班干部选举,一些教师就认为那是班主任的工作,与科任教师无关,因此在选举班干部时班主任不与科任教师通气,科任教师也觉得事不关己,乐得轻松。其实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认识。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把班级管理当成班主任一个人的事。试问,没有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怎么能顺利开展呢?
    对策:交流沟通相配合。在民主选举班干部这样的班级重大事件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应该群策群力,在选举之前,班主任先和科任教师交流,看看哪些学生在哪些岗位上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民主投票之后,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共同对所推选出的班干部进行任职安排。只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协商,选出并培养好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才能有利于班级团结和班集体健康发展。
误区三:放任老好人当选。
    在民主选举过程中,学生中的一些老好人常常得到很高的选票,因为这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同学的一些违纪现象视而不见,既不及时劝阻,又不向老师报告。反之,那些敢于制止同学违纪行为、勇于揭露丑恶现象的班干部反而得不到同学们的拥护,造成民主选举选出来的班干部都是老好人。一些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个问题,使得班干部队伍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作用。
    对策:树立正气兼调整。一些老好人型学生之所以能屡屡在民主选举中当选,是因为班级正气不强。让这些抱着谁也不得罪心态的老好人没有市场,关键要在班级树立正气。在进行民主选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如果班干部都对各种违纪行为不予制止,也不告诉老师,而是放任自流,那这样的班委会起什么作用?这样的班干部称职吗?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明确班干部的职责,并促使班级形成正气,以利于今后班干部开展工作。同时,教师一方面要认真考察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还要发挥同学的监督作用,及时调整班干部队伍;另一方面教师要做那些真正有能力、有魄力的班干部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多肯定他们的工作,使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误区四:单纯看重学习成绩,让许多学生望兴叹。
    一些教师在组织民主选举时,往往规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当班干部。这项规定让民主选举不民主了。为什么要设置这项规定呢?一些教师认为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当班干部,同学肯定不服,他们也肯定管理不好班级,而且还会拿着鸡毛当令箭给自己增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只有让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班干部,班级才能稳定有序。其实,这是教师思想中的单一评价标准在做怪。

对策:各尽其能促发展。这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当班干部的认识表面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后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根本站不住脚。首先,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既应有选举权,也应有被选举权,这是他们的基本权利。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被选举权都没有,那还谈什么民主选举呢?再则,多元智能理论已经告诉我们,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未必管理不好班级,他们可能在劳动、体育、组织管理等方面有特长,这样的学生为何就不能成为班干部呢?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不应该人为地加上诸如学习成绩必须优秀的附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这不也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好诠释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