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年坦克—英国markiv雄性坦克

(2022-03-30 21:02:16)

百年坦克—英国markiv雄性坦克

    100年前残酷而血腥的一战,催生了坦克这个钢铁战士,它的诞生历史各位同好一定耳熟能详,不必我在此多言。今天制作的模型,就是坦克中的长者,markiv雄性坦克。marliv坦克从19175月至1918年的年底,共生产了1220辆。作为Marki坦克的改造型,它也拥有一个和前辈一样的菱形外壳,过顶的两条履带。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炮塔,雌性安装机枪,雄性则安装了一门速射炮和一挺机枪。

     这种车辆的操控也极为不易,因为转弯是靠控制左右两边的履带速度,指挥官和驾驶员坐在车前,坦克的后部还有两的人分别操作左右一个的2段变速箱,4个人齐心协力才能把这个大家伙以每小时6.4公里的龟速弄走。另外还有4名成员负责操纵武器,装填弹药。因为所有武器都在车内,为了避免卡弹,四射的火花和弹出的弹壳伤害,乘员们必须得带上护目镜和有锁链脸罩的头盔。前段时间TAKOM出品的一战圣沙蒙坦克中就带了这么一个有奇怪面具的兵人,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坦克兵的工作状况一那不是用来防弓箭的,真心只是个劳保用品。

     本次制作的markivemhar出品,这个牌子名下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一战坦克,比例从1/351/72都有。我购买的这款mrkiv是大约十几年前,由国内模型厂代工生产的产品,其质量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粗放的零件,肉肉的细节,厚达两毫米的板件,打开盒子的一瞬间,我还以为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春牛”时代(说起来这产品的生产时间也真是那个年代的哟),如果不是题材,这个价格实在不值得入手。

     本套板件由于组合度太差,组合点之间也缺乏定位孔之类的人性化设计,全车都采用502硬粘解决。套件给出的橡胶履带开得尤其烂,厚不说,还是扁平的长方形,完全不能反映出真实履带中间厚,边缘很薄的特性。由于这类题材在国内非常生僻,虽然履带和炮塔都有树脂改件一其实替换了这两个部分,原件就不剩什么了一可供选择,但国内无法购买到,因此制作的时候只能将就。由于橡胶履带时间久远,硬且脆,所以在制作弯折的时候断成几段(本来就是分成四段组合的,现在更多了),因此制作时尽量把几个接点放置在看不到的车体下部,然后用502牢牢地粘在车体上,实在没办法,就用自救木遮挡。我几次开工又几次想放弃,好在这种坦克外观简洁,使模型零件稀少,才能以成品的形式出现在自己的展柜中。

     零件原配的两根炮管外观诡异,于是找了两根画笔截断打孔代替:主炮的炮盾原件也太厚,用胶板重做。灵外适当增加了一点铆钉,整个过程各位大可比照儿时正德福或者春牛的经历,不失为一种回味童年的好情趣。

       上色是本次工作的重点,本车体积硕大,外观全是大平面,是斑点掉漆的绝好母体,不可放过。由于年代久远而且比较冷门,资料不是太多,看了一些成品发现大多制作者喜欢把外壳涂成绿色的。从模型的角度说,地面武器绿色比较好旧化,上色,掉漆容易出效果。但是仔细参考了几本国外的图书,再研究了几个博物馆的实车照片后,觉得还是带有褐色的土黄比较靠谱。网上比较好找的是博文顿博物馆的藏品,颜色偏土黄,但明显入馆后重新喷涂翻新过,成色很新。而来自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博物馆的一组照片则不同,为偏褐的土黄,一看就知道这身漆水绝对原装未翻新,所以我的上色和旧化都以此套照片为主,有同样感兴趣想参考的同好可以联系我。

      由于上色的方式差异,我一直未采用现在非常流行的CM上色法。同样做色差,我的上色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对模型上一次田宫的棕色,然后在褐色里加黄色和白色,对高光部分做了两次传统的渐变,形成基本色。基色的喷涂比较随意,因为真正的颜色是后期形成的,基色只会露出来那么一点点。基色干透以后,以非常粗犷的方式,在各大平面处随意上黑色,接着再用相同的方法,上棕色,再次是土黄色,不用等干透就可以开始渍洗。方式可以是滤镜,也可以单一某色,在zippo油的强力作用下,刚才的三层颜色和本身的基层会被随意的剥离脱落,混合油画色形成斑块。这个过程一次不满意还可以多做几次,配合水砂纸反复打磨便是。具体做法曾经在S-65的拖拉机制作中有详细描述,大家可以找来参考。其实我个人在刷斑块的时候更偏好用酒精而不是zippo油,但是杀伤力太大,就不推荐给各位了。这种上色的过程可能比CM麻烦,不过可以在模型表面形成更有立体效果的色彩,多色斑点状混杂而非简单的模型化色差。

     斑点做完之后,如果是博物馆状态,我完全可以到此为止,不过想想好不容易来一趟,还是加点尘土。于是用田宫土色的水性漆开到很稀,在平面上刷,干透后就形成尘土效果。天然土或者粉彩其实来得更快,但是水性漆比土粉更加牢固,一直是我的首选。这个过程会掩盖掉不少斑点掉漆的惊人效果,所以之前我的作品都没有在表面粉饰尘土。最后用开稀的棕黑色加透明漆,适当的点缀一些油和水痕,再用金属漆对突出的铆钉干扫,大功告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