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初识鲁迅先生》教案
(2015-11-29 14:18:24)群文阅读《初识鲁迅先生》教案
一、教学内容
包括《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与之相比较孤陋寡闻、生活在高墙大院的“少爷”鲁迅。文章侧重于外貌、语言、动作描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文章侧重于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一面》:鲁迅先生是一位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人。文章侧重于外貌描写。
《有的人》: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
二、学生情况
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速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理清文章思路,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2.对四篇文章之中鲁迅先生的形象进行整合,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鲁迅先生。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含义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
2.
五、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1.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
2.整合、联结、建构的策略。
学习方法:
1.以默读、速读、浏览的方式接触文本。
2.小组学习、整合阅读的策略。
六、教学安排
精读《少年闰土》,群文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精读课文《少年闰土》,导入主题
1.在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鲁迅记叙了哪几件他与闰土之间的事情?
2.通过这四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闰土具有什么样的人物品质特点?
3.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描写)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的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者,走进鲁迅先生、初识鲁迅先生。
(二)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
自学提示一:默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边读边思考两篇课文中分别讲了有关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
1.学生读文思考
2.全班交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一面》:1932年秋天,“我”在内山书店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的故事。
(三)整合阅读、感知形象,明确人物刻画方法
自学提示二:通过以上几件事情,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作者又是如何突出鲁迅先生人物品质特点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填写表格。结合关键词句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浏览课文,填写表格
例句 |
人物品质 |
描写方法 |
|
|
|
|
|
|
|
|
|
|
|
|
2.根据所填表格,小组进行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句子引导: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从鲁迅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态中体会其含蓄、幽默、关心青少年的优秀品质)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PPT出示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四周黑洞洞的”、“碰壁”的真实含义,从而从鲁迅先生的语言中感受到他顽强斗争的精神。)
(3)找出救助车夫的动词,说一说哪一个最打动你。
(从鲁迅先生的动作中体会到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4)女佣阿三的话。
(从中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别人的关心。)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一面》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从鲁迅先生的语言、行动中看出他关心进步青年。
(2)除了关心进步青年外,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给你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结合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感知他的“瘦”。)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出鲁迅先生对工作的高度认真负责)
(3)从外貌上鲁迅先生除了“瘦”这一特点,还有什么人物特点?
(精神,结合课文当中描写外貌的语句说体会。)
4.自学提示三:
(1)快速读文《有的人》想一想这首诗歌中描写了几类人,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鲁迅先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你又感受到他身上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无私奉献、甘为人民服务)
(3)这首诗歌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上与前面的文章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比)
(四)总结本课收获
八、作业
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其中一种,以自己的同桌为对象,写一段文字,尽力表现出同桌的某个特点。
九、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