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音乐活动的心理意义

(2012-09-19 15:04:05)
标签:

杂谈

小班音乐活动可引发幼儿愉快心理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健康不仅指个体的身体、也指其心理。愉快的心理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促进机体更加健康。音乐活动可唤起并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心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一、音乐活动的内容可引发幼儿产生愉快的心理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活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种类。它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的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器官感知的听觉的艺术,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其内容情感的时间的艺术;是需要通过表演(演唱或演奏)才能供人欣赏、表演的艺术;是善于激励、表达感情的表情的艺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将音乐划分为艺术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活动可使幼儿体验审美愉悦,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在小班,音乐活动包括歌曲、律动、歌表演、舞蹈、音乐游戏、音乐欣赏、节奏活动和打击乐等八个部分。
(一)适宜的歌曲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歌曲即指音乐活动中的唱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歌词内容简单重复,易于上口,节奏平稳,情节单一,这样的歌曲较适合小班幼儿演唱。如:《小鸭小鸡》即表现小鸭小鸡碰在一起,用叫声表示友好。这种简单的情节,使孩子们易学易记,能很快融入内容情境中,引发幼儿想象:小动物在一起真好玩儿。这种愉快的心境使幼儿更乐于模仿学唱,变成自己的本领并表演给大家。歌曲《小飞机》节奏平稳,通过歌曲,表现幼儿在玩小飞机时的愉快心情,歌词既像是伙伴间的对话,又像是做游戏,使幼儿体验到唱歌活动的快乐。
(二)律动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律动即指随着乐曲节奏变换不同动作,与舞蹈有所不同,它可以是听着音乐模仿小动物动作;也可以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动作;还可以是舞蹈动作的单一练习。在小班律动选择宜考虑:乐曲节奏简单、模仿动作形象易记、模仿的动物为幼儿感兴趣。这样幼儿好像在做游戏、在与动物亲密玩耍中模仿了小动物的动作,从而引发其愉快的心理。如:律动《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整个律动动作就是拍手、模仿小鸡动作并学鸡叫以及学猫叫、学鸭叫。这其中,拍手好像是准备,让幼儿想好谁来了,进而马上模仿出小动物的动作及叫声。这样通过节奏平稳的乐曲以及简单的动作,引发“我能行”的成功感,从而体验到活动的愉快。如《日常生活模仿动作》通过模仿睡觉、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及做操等,幼儿尝试了日常应做的事情,在模仿中、在快慢变化中、在与伙伴同一动作表演中,体验着玩的开心,体验着“活动内容即从生活中来”这一教师选择内容时遵循的准则,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
(三)歌表演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歌表演即指边唱歌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它的歌词内容多数可用动作加以表现,是孩子们喜爱的音乐活动之一。由于它以会唱歌为基础,因此它与歌曲有相通之处,是歌曲活动的延伸。但不是每首歌曲都可变成歌表演,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宜的教材。如前面提到的《小鸡和小鸭》既是唱歌的曲目,同时也可以加上动作而变成歌表演。如《拔萝卜》,边唱“拔萝卜”边做出拔萝卜的动作,喊小动物时加上招手的动作。《我有一双小小手》根据歌词内容做出拍手、伸出左右手等动作。在琴的伴奏下,孩子们又唱歌又表演相应动作进行活动,好像在演节目,“小演员”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由此产生,从而引发愉快的心理。
(四)舞蹈也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舞蹈是由乐曲和表演者同步活动来进行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之一,各年龄人们均可从事这项活动。幼儿园的舞蹈,动作比较简单,曲目也比较短。各年龄班脚的动作及手部动作均有侧重。小班舞蹈有的还用歌词以辅助动作的记忆和完成。如《小蜜蜂》:通过身体两侧的转动、叉腰、拍手等动作,幼儿边唱歌边舞蹈,在这一特定的音乐情境中体验集体舞蹈的快乐,体验舞蹈这一形式赋予人们的身心愉悦的感觉。
(五)音乐游戏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建造孩子们的乐园》一书中提到了优化游戏活动,对生活活动游戏化、教育活动多彩化等也涉猎颇多。因此我认为以游戏形式开展的活动能较快唤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引发其参加到活动中去。孩子们爱玩音乐游戏《捉小鱼》,“小鱼”们欢快地游着,且小心地躲着以免被渔网网住。躲的和被网住的小鱼们都很兴奋,并体验着不同角色的愉快。
(六)音乐欣赏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音乐欣赏适于各年龄层面的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欣赏的乐曲可比歌曲稍难稍长一些。如《洋娃娃马苏卡》:这是一首旋律优美的摇篮曲,音乐形象很温柔,“轻轻放下”、“闭上眼睛”、“低声唱歌”、“睡吧睡吧”,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安详、温馨的氛围,体验到从身到心的纯净,从而体验到音乐欣赏的快乐。
(七)节奏活动同样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音乐的节奏来自于生活的节奏,如果从幼儿所接触的周围环境中、生活中、语言中的节奏入手,培养其节奏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节奏的培养离不开动作,对大一点的幼儿来说除了口说、手拍及一些形象性的语言节奏外,还可充分运用身体的各部分来感受不同节奏。如:跺脚、捻指、弹舌、点头、扭动身体、拍肩、拍腿或随某种节奏型走动等,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创造性地想出不同的简单节奏型。对于小班来说,以拍手、边唱边拍节奏等形式为主。如《小猫》,即是边唱边拍手,打出或二拍或四拍节奏,孩子们听到集体拍手整齐划一的声音,体验到节奏的神奇,在感官活动中也使心理产生愉悦获得满足。
(八)打击乐亦可使人产生愉快心理
    打击乐是用多种乐器相互配合打出不同的节奏,表现出和谐的美。乐器是多种多样的,有手铃、铃鼓、三角铁、双响筒、沙锤、响板、撞铃、木鱼以及罗、鼓、镲等。其中手铃、铃鼓、响板、木鱼、三角铁是幼儿常用乐器。乐器其实也是玩具的一种,幼儿刚拿到乐器时往往敲个不停,边敲边听很兴奋。在尝试用乐器敲出节奏时,知道乐器同时敲这麽动听更是高兴。小班幼儿打击乐器曲目、节奏宜简单。如四二拍、四四拍,能较整齐地敲击乐器。在打击乐《小星星》活动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拿手铃、一组敲木鱼,和着琴声孩子们敲击着乐器,这种表演的快乐感觉、这种身心的互动,使幼儿获取到极大的满足,是一次难得的愉快心理体验。
此外,用哑铃敲击、变换动作的游戏操等也是音乐活动之一,同样能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二、音乐活动的形式也可引发幼儿愉快的心理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形式大致可分为集体和小组两种。
在集体活动中,整齐的表演、简单的动作,使幼儿较快投入到活动中去。分角色表演更是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一,如《拔萝卜》:有的扮老公公;有的扮老婆婆;还有的扮小弟弟、小花狗、小花猫、小耗子。虽动作大致相同,但出场顺序不同,孩子们投入其中、身临其境地进行表演,从而更深地体验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同样,在集体面前独自表演也充满了乐趣:独自唱歌、独自歌表演、独自舞蹈等,使幼儿既得到音乐节奏美的熏陶,也锻炼其表现力、增强自信,进而更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小组活动也是音乐活动常见形式之一。如《拔萝卜》也可放在小组中进行,几个人在一起的活动更利于教师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其潜在的能力、掌握其兴奋点,这种活动孩子们表现的机会会更多,感官参与的时间会更长,在小组活动中同伴间互动、师幼互动将更频繁,更能体验到成功、自信及活动的快乐。

三、尝试音乐与其它活动内容相结合
     如歌曲《小青蛙》:“一只青蛙几条腿?”就隐含着计算内容,幼儿需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想、将正确数目记住、插入歌词中唱歌。这样幼儿在唱歌活动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学会歌词、会唱歌的一种美,还有“我知道两只青蛙八条腿”的综合能力所带给自己的愉快心理。

四、以音乐形式贯穿于一日生活中
人们常说:好吃的饭要色、香、味俱全,其实,美妙动听的音乐何尝不是助推器,使人耳、目、鼻、口兴奋起来,引发幼儿积极愉快地进餐;听摇篮曲午睡;听到固定的音乐曲目入厕、洗手,而换成另外曲子则要穿坎肩到户外活动。
    综上所述,音乐活动可引发幼儿积极情绪体验,调动各感官参与活动,在健“身”的同时,引发幼儿产生愉快心理,使其身心均获得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