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2012-11-30 11:54:19)
标签:

教育

   “习惯”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环境工作性质和个人品质等因素而形成的经常性的一种行为要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除了应在加强学生在校的体育指导和每天一个小时锻炼以外,还要建立学生从体育锻炼中获得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展示欲望并且还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其转变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锻炼习惯。

    一、要培养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

小学生最乐意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也应当从培养兴趣入手。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一般地说,经常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轶闻,树立学身边的典型,与学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等,都是促进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引导学生进行锻炼时,要注意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生活常识结合起来。比如设置情景让学生在经历故事情节的同时完成情节所规定的运动技能任务:又比如,让学生在学习投掷技术的同时还要了解投掷物的质量、形状对投掷远度的影响。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趣味横生,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获取知识。当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发展和巩固后,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重体育锻炼的成分,建立学生展示的舞台,创造学生获得成功感受的机会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爱好、各自的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令每个孩子都喜欢体育运动,并且希望在自己所参加的项目或集体活动中显示出个人成就。小学要以培养和建立兴趣爱好为主,使孩子形成参加多种体育活动的积极态度。
  二、要渗透给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体育锻炼主要是行为活动为主,强调通过具体运动增强体质是无可非议的。但体育不是一种单纯的体力活动,只有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学习知识和掌握技术,才能提高体育锻炼的成效。为此,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锻炼前应做哪些准备活动,不同活动所针对的部位。体育运动后应做哪些整理活动,又比如跑步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等;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二、是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的活动主要靠力量和速度,球类活动对灵敏和弹跳的要求较高,使孩子能够逐步地了解一些常见运动项目;三、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由于孩子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心脏承受能力差,因此不宜做长跑、对抗性较强运动项目等,而应当选择那些负荷较轻、欢畅活泼的运动项目,如游戏、韵律体操、小球类等;四、是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和组织形式,如起跑时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撞人,游戏时不能出线,要让孩子有所了解。有的孩子在某项体育运动或活动项目上有特殊的才能,要及时向其父母表明其优势,取得理解和支持。但是,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给予始终如一的关爱和支持。

    三、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
  小学生做事情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事情的兴趣较容易转移,如果班主任和家长放松对他的督促,他在体育锻炼上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这样自然就会妨碍体育锻炼的效果。因此, 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运动等。由于小学生的体力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所以运动量也应随年龄而逐渐增大。在制订计划时,在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点的基础上,应坚持各种运动项目的全面锻炼,使小学生在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全面的改善。在计划的落实方面,老师可能因为全班人数太多而难以全部照顾到,所以应让学生家长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学生一起锻炼。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安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巧,也是对学生最好的督促。家长如果不能和孩子天天在一起锻炼,也要经常鼓励孩子坚持锻炼,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如一周、两周、一个月)检查一下孩子锻炼的情况,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告诉孩子应当改进的地方,这是孩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催化剂”。
   
只要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一定有所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