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单元祖国山河(1)

(2020-12-16 10:50:14)

单元    祖国山河  (1)

学     

铁力市第八小学

年级; 三年级

姓名:宋云芳

课     

单元预习

整合篇目

《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2、认识两课中的14个生字,随文学写“饮、初”等25个字,学习多音字“抹、磨、参”。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并尝试背诵古诗。

4.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学重点

认识两课中的14个生字,随文学写“饮、初”等25个字,学习多音字“抹、磨、参”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并尝试背诵古诗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整合依据

学段目标、单元目标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活动

 

 

 

口语交际:

任务:背诵我喜欢的一首古诗并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和主要内容

要求:有感情背诵

时间:3分钟

一、 导入新课(1分钟):直接

欣赏祖国山河的一组图片,激发学习热情。

二、 出示学习目标(1分钟)

1、认识两课中的14个生字,写“饮、初”等25个字,学习多音字“抹、磨、参”。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并尝试背诵古诗。

3.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初读。出示要求,:

(1)正确朗读古诗和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明确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时间:4分钟。

点拨:指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好诗的节奏。

展示交流:

(1)交流问题: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天门山、西湖、洞庭湖、西沙群岛

(2)学生朗读古诗,读好诗的节奏。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李白              [宋]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光/潋滟/晴/方好,

碧水/东流/至此回。   山色/空蒙/雨/亦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   欲把/西湖/比/西子,

孤帆/一片/日边来。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学习任务二:再次读文,明确主要内容。

要求:再读《富饶的两沙群岛》,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一句概括性的话吗?

时间:3分钟

汇报交流:

朗读展示:读句子,读准加粗的字词。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学习任务三:

任务:学习书写“浅、挺、鼓”等字。

要求:

1.老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浅——右边两横一撤,横要稍稍向上倾斜;

挺——字要写紧凑,“壬”的第一笔是撇;

鼓——左上是“士”字。

3.学生练写,评改。

四、当堂检测:

 (一)任务:完成当堂检测题。

  要求:书写工整,准确填写。

  时间:7分钟。     

 (二)同桌互换试卷,对照老师提供答案进行互批。

 (三)进行自我评价

(四)进行纠错,找到错误原因并改错

作业布置:收集其他描写祖国山水的作品,试着品析背诵。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单元    祖国山河(2)

学     

铁力市第八小学

年级; 三年级

姓名:宋云芳

课     

精读引领课

整合篇目

——《望天门山》《望洞庭》+《题君山》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拓展阅读《题君山》,帮助理解《望洞庭》。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整合依据

课后习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活动

 

 

 

一、新知铺垫:

口语交际:

任务:背诵我喜欢的一首古诗并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和主要内容。

要求:有感情背诵。

时间:3分钟

点拨:点评停顿和韵味

二、 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时间:30秒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精读悟法,学习《望天门山》

学习任务一:默读质疑:(呈现古诗)

时间:5分钟

流程:(1)默读古诗后思考: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结合注释,标出不理解的字词。

指名反馈:

景物:天门山 (青山) 楚江   孤帆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孤帆:单独一只船。)

学习任务二: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流程:(1)了解山的雄奇:“天门”这个名称让你想象到、感受到什么?

(2)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哪些景物?心情怎样?(3)结合景物闭眼想象诗中的画面。

诗画对照,理解古诗。

老师说画面,学生说对应的诗句:

预设: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同桌互助学习《望洞庭》: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接下来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学习任务三:

流程:

(1)结合注释,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想象画面,说说景物美在哪里想一想:诗句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出这种画面带给人的感受?

2.全班交流

(1)重点品味“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作者赏景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2)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思考后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感受艺术之美。

3.补充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年级上册3《旖旎风光》第55页中的《题君山》。

结合译文,体会作者巧妙的比喻:“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诗句中的“青黛”和“镜”又分别指什么呢?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断、楚。

注意:断——左高右低,左右各占一半。

楚——上下结构,上下各占一半;上面两个“木”字左低右高。

三、巩固拓展:

当堂检测:

(一)任务:完成当堂检测题。

  要求:书写工整,准确填写。

  时间:7分钟。     

 (二)同桌互换试卷,对照老师提供答案进行互批。

 (三)进行自我评价

(四)进行纠错,找到错误原因并改错

四、总结布置:

总结: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1.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2.搜集有关西施的资料,整理成人物简介。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望洞庭

结合注释

想象画面

 

教学反思

 

 

单元    祖国山河   (3)

学     

铁力市第八小学

年级; 三年级

姓名:宋云芳

课     

精读引领课

整合篇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教学目标

1.运用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背诵积累。

整合依据

课后习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活动

 

 

 

一、新知铺垫:

1、口语交际:

任务:背诵我喜欢的一首古诗并说一说这首诗的意境和主要内容。

要求:有感情背诵。

时间:3分钟

点拨:点评停顿和韵味

2、方法回顾

1)、有感情地背诵《望天门山》和《望洞庭》。

2)、回顾学习方法:结合注释想象画面。

过渡:上节课我们结合注释想象诗中的画面,欣赏到诗人所描绘的美丽景色: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古诗三首》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旖旋风光》中的《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时间:30秒

1.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二)依法自学

学习任务一:自读三首古诗想象画面

时间:5分钟

要求:根据表格提示,自读三首古诗。交流时可以朗读、背诵、吟诵,说说诗句的意思,或自己看到的画面……

 

结合注释、译文

想象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  空蒙    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朝曦    水仙王

 

《长安秋望》

  霜树  镜天  无一毫

 

2. 自读自学交流展示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老师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方面做点评和指导。

学习任务二:熟读古诗,自学生字。

大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朗诵诗句,借助拼音学会诗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

(2)老师范写,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学习任务三:

要求:1、诗人在这首诗中写了西湖怎样的美景?在这首诗中,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欣赏晴雨时的西湖美景,诗人有怎样不同的感受?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理解古诗,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1)“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展示的是怎样的美景?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有什么感受?诗中是怎样形容的?

(诗人用“好”“奇”来表达对西湖美景的赞赏。)

(2)对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课前搜集的关于西施的资料,简单赏析:

启发:面对西湖晴天、雨天两种不同的风光、体会西子淡妆浓抹之美和西湖晴雨之美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诗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之美、

妙不可言。

(3)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在此地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4)画面:

《望岳》——青未了 钟神秀 割昏晓 凌绝顶

(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汇聚神奇秀丽的景象,山南和山北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黄昏。一定要站在山顶,俯瞰渺小的群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艳重冈   水仙王

(晨曦染红了群山,雨中与“水仙王”举杯共饮、共赏美景。)

2.师生合作再读古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

三、巩固拓展:

(一)任务:完成当堂检测题。

  要求:书写工整,准确填写。

  时间:7分钟。     

 (二)同桌互换试卷,对照老师提供答案进行互批。

 (三)进行自我评价

(四)进行纠错,找到错误原因并改错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背诵三首古诗。

2.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

望岳  青未了   钟神秀   割昏晓    凌绝顶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艳重冈   水仙王

 

教学反思

 

 

单元    祖国山河   (4)

学     

铁力市第八小学

年级; 三年级

姓名:宋云芳

课     

精读引领课

整合篇目

——《富饶的西沙群岛》+《九寨沟》

教学目标

1、能找出段落的关键语句(中心句),借助它理解文中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能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3、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教学重点

能找出段落的关键语句,借助它理解段落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岛的美丽富饶的。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有的…”的句式。

整合依据

单元目标  课后习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活动

 

 

 

一、新知铺垫:

1、口语交际:

任务:介绍我最喜欢的一处地方

要求: 有顺序的介绍,话说完整。

时间:3分钟

2、复习导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吗(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图片默读)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段。这节课继续学习18课

二、探究新知:

学习目标:

1、能找出段落的关键语句(中心句),借助它理解文中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能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3、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学习任务一:感受西沙群岛。(3分钟)

要求:默读2-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句子。有的自然段是围绕关键语句写的,画出这个句子和同桌确认后互相读一读。

学生汇报

第二自然段是写海水,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谁把这句话读一读。读了这句话我们就知道这段话的意思了。海水的特点是?瑰丽是什么意思?(图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图片)用因为-----所以-----说说。

这样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谁愿意把美好与宁静读给大家听听

海底有什么?谁想读一读;看图片读珊瑚的语句,你还觉得珊瑚像什么?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展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有的——————。这样就把珊瑚写的具体形象了。海底真是神秘的宝藏,读文。

海底除了有这些,还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写的?读这句话我们就知道海里的鱼(数量多),(样子美),这是概括的写。怎样具体描写鱼的。(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这是什么修辞?这样具体的描写仅仅这几种鱼就让我们觉得海底美不胜收了,这是所有鱼的样子吗?还有各种形态的鱼成群结队的游来游去,此刻你们是不是也想成为一条鱼,齐读这段。

还写了西沙群岛的什么?哪句话是中心句?哪几句话是具体的描写?读一读,(树多、鸟多、鸟蛋多)

每一段都是围绕中心句写的,中心句都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找到了景物的特点。所以我们读文章要尽快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就知道这一段是些什么了。围绕中心句又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种总分的结构我们的写话以用。

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二:互相介绍西沙群岛。(3分钟)

要求:当一回导游,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话向同桌介绍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借助“五光十色、好看极了、成群结队”等关键词,用上“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向同学介绍西沙群岛

学生汇报

三、巩固拓展:

学习任务三:阅读《九寨沟》,完成当堂测试

1、自读文章,用“——”画出相关的中心句,同桌说说作者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

2、再读第三自然段详细描写的语句,同桌说说五花海的特点。

3、看图写话

要求:观察图片,从四幅图中选择一幅图抓住景物特点写几句话,先写一个中心句,再详细写,可以用上“有的-------  有的 -------- 有的-------”句式。完成后同桌互相读一遍,说说谁的好,好在哪里?

四、总结布置:

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抄写文中优美的段落。

2、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想怎么向初来此地的游客介绍西沙群岛?

3、收集有关海洋的知识,了解海洋世界。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海底生物 鸟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教学反思

 

 

单元    祖国山河     (5)

学     

铁力市第八小学

年级; 三年级

姓名:宋云芳

课     

单元预习课

整合篇目

——《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会认两课中的22个生字,随文学写“滨、灰”等26个字,学习3个多音字“臂、兴、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3.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学重点

会认两课中的22个生字,随文学写“滨、灰”等26个字,学习3个多音字“臂、兴、舍。”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整合依据

课后习题 习作要求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与活动

 

 

 

 一、新知铺垫:

1、口语交际:

任务:介绍我最喜欢的一处地方

要求: 有顺序的介绍,话说完整。

时间:3分钟

2.谈话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要到迷人的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

板书:海滨小城(随板书指导书写“滨”,注意左窄右宽,“兵”的最后一笔是点。滨”是什么意思?——水边;近水的地方。

美丽的小兴安岭(读好多音字“兴”)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两课中的2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滨、灰”等26个字,学习3个多音字“臂、兴、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

3.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一:初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时间:5分钟

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朗读展示

(1)认读词语,注意多音字。

海鸥 胳臂 理睬 满载 喧闹 石凳 每逢 除了 咯吱咯吱

侧着 欣赏 显得 药材 膝盖 来临

(2)读句子,注意读准加粗的词语。

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学习任务二:

要求:读句子,在句子中认读生词,识记生字。

结合图片识记“桉树、椰子、橄榄、凤凰”这四个词语。

学习任务三:把握主要内容。

要求:默读,找出中心句:两篇课文分别是用绕哪一句话写的?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板书:美丽整洁

一年四季花园宝库

《海滨小城》:你发现课文围绕中心句,第1-3自然段先写了什么?第4-6自然段又写了什么?

(第1-3自然段写海滨,第4-6自然段写小城。)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写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的?

(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

(三)指导书写“载、靠、袋”

1.老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

载——左上的“十”字要小,中间的横要长。

靠——“告”要扁,“非”字的横短之间间距均匀。

袋——“代”的斜钩要向外伸展,给“衣”留出空;“衣”的竖提稍偏左,短而直,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3. 学生练写,老师评改。

五、巩固拓展:

(一)任务:完成当堂检测题。

   要求:书写工整,准确填写。

  时间:7分钟。     

 (二)同桌互换试卷,对照老师提供答案进行互批。

 (三)进行自我评价

(四)进行纠错,找到错误原因并改错

 

板书设计

海滨小城  美丽整洁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花园宝库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