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文阅读展示《小草》一课评课稿     宋云芳

(2017-11-03 12:55:22)

群文阅读展示《小草》一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在伊春市举办的群文阅读展示课活动中聆听了林晶老师执教的《小草》一课。这是小学语文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整个课堂的教学中,让我们欣赏到了林晶老师教学的热情,精炼的语言,独具匠心的设计。群文阅读回归了阅读的本源,学生在静静地阅读,静静地体会,在阅读中升华情感。这节课的重点表现在:

一、多种朗读方法贯穿教学始终

 本节课林晶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个人默读、指名朗读,自主阅读、情境感读、有感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个人品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整个教学体现了一个“读-品-找-悟”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从课堂的生成上看,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林老师会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会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就会放手让学生去做。

二、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学习

林老师在教学中,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由问题“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接着由问题“课文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是以古诗词中的名句开头的,你能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猜想这些名句的意思吗?”引领学生分析理解,并渗透学法,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三至五自然段,最终总结写作特点,升华情感。最后由问题“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并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并且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也易于调动学生的思考,就内容而言,也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当然,在这一节课中,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也让我们看出了林老师平时是十分注重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的。

三、课内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阅读

林老师用   分钟引导学生学习《小草》一文之后,又引导学生用   分钟学习具有同种结构,同样方法,同种类型的文章《牵牛花》、《桂林山水》,引导学生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总结“总分总”结构文章的特点,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从而实现了一节课以一篇带两篇,拓展学生阅读的目的。

当然,,纵观本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善的环节。如,教师的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如果教师讷讷个尝试着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课堂上将会跳动更活跃的火花。另外,教师关注学生不够。比如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人们刚刚从炎热的沙漠里走出来,看见路边有几棵小草时,就像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就会忘掉干渴。”我想学生的理解不同,他的朗读也会有所不同,不妨叫两三位学生起来分别读一读,大家议一议,自然就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朗读的方法。这既是对段落学习的一个深化总结,也是一次让学生品味语言、欣赏美文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粗浅点评,有不当之处恳请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