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完的大书
(2016-04-22 07:14:47)分类: 教学设计 |
文 科 教 案 | |||||||||||
学 |
桃山局第一小学 | 教材版本: | 教科版 | ||||||||
教 |
宋云芳 | 年 |
四年三班 | 学生人数 | 53 | 授课时间 | |||||
教学内容 | 读不完的大书 |
课时安排 | 授课类型 | 新授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认读“昆、营、迁、货、诚、暑、橘、腻、袭、奥”10个生字;掌握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
|||||||||
过程与方法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
||||||||||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新词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历,感悟文中内容,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
||||||||||
教具准备 | 课件 | ||||||||||
教学环节 | 教学实施过程与方法 |
时间 | 再教设计 | ||||||||
猜谜导入 | (一)创设情境,猜谜引入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有关大自然的知识。 2.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3.有位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课题:读不完的大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明确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流畅,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什么。 (2)批画圈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学习体会。 (1)自由组合,互相交流学字学词收获。 (2)出示生字新词卡,联系上下文朗读品味。重点指导:“营、诚”的韵母是后鼻音;“腻”的声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学把课文读好了,愿意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读,引导学生认真聆听评议) (三)再读课文,感知全文 1、带着可钱的问题读书,看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 2、学生交流。 (四)探究课文,细读领悟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
5′ | |||||||||
10′ |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
教学环节 | 教学实施过程与方法 |
时间 | 再教设计 | ||||||||
2.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3.分组朗读,小组轮读。 (三)精读赏析,突破重点 1.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1)大自然有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2.作者还写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现象?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交流,反复朗读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四)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五)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用彩笔画下来。 |
|||||||||||
精读赏析 | 12′ | ||||||||||
总结全文 | 3′ | ||||||||||
5′ | |||||||||||
练习运用 | |||||||||||
拓展延伸 | 5′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