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翘起尾巴的斗牛

(2013-05-19 00:39:31)
标签:

理论

实践

真理

偏见

分类: 缘相随言

http://s7/mw690/b2921342gdd00bae772e6&690(图一)

http://s13/mw690/b2921342gdd00bbe30f6c&690 (图二)

http://s13/mw690/b2921342gdd00bb1cb28c&690 (图三)

http://s15/mw690/b2921342gdd00bbb3e08e&690 (图四)

http://s14/mw690/b2921342gdd00bb4605dd&690

(图五)

    

     在整理广南昔板(夕板)斗牛照片的时候,惊奇发现了第一张照片(图一)。

    因为我对曾读过的那篇古文《戴嵩画牛》(见后附)有点印象。    

    但在生平第一次拍摄斗牛,从头至尾几个小时的拍摄中,还真的发现、记得:牛的尾巴是夹在后腿之间的,没一次看到牛的尾巴高高翘起!请参看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当时还一念而过:牧童比画师还真厉害,真可谓“实践出真知”呀。

    但在近300张所拍摄的照片中,图一却是唯一一张——牛尾高高翘起的!

    现在细细回想当时拍摄那张照片的情景:

    那牛是在斗败后落荒而逃,在无路可逃一个转身的刹那间抓拍,也可能是连拍(相机设置的拍摄功能之一)的。具体请参看图三,黄牛斗败,扭头就跑,当时主人在后面追赶。

     我于是,想到了戴嵩那副斗牛图的命运了。

     于是乎,我就在网上搜索起戴嵩斗牛图的图片了,果然没有看到戴嵩的那幅翘起尾巴的斗牛图。

     翘起尾巴的斗牛图不是没有,请看:

http://s10/mw690/b2921342gdd10a497bbe9&690(图六)

http://s7/mw690/b2921342gdd10a5788806&690(图七)

    我感觉与戴嵩的真迹相差很远, 也与我看到的牛尾巴位置和牛的状态,相差更大。

    如果戴嵩的那幅斗牛图是这样画的,应该是符合我感觉到的真实斗牛场景:一头雄壮的斗牛俯首正顶向一头落败的牛,而此牛正急着转身而逃,牛尾巴高高甩起!

     但今天,我想,我等世人已经难以见到戴嵩那幅斗牛图,来判断真伪了。

     甚至我可以更大胆推测:戴嵩的那幅斗牛图,已经不存世了。被牧童的那句话毁掉了!

     如果那样,我觉得可惜了那幅画了。 

     我们怪那牧童吗?似乎不应该呀。牧童只是说出了一个真实,大家都可以看到的真实,牛斗时候尾巴是夹在腿间的。就好比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说皇帝没穿衣服一样,简单真实,率真无忌。这个不是我们人性所向往的吗?   

    去怪戴嵩吗?我觉得他更没错呀!作为一个画家、艺术家,除了要表现世界的真实外,更要表现艺术的形象,要表现那种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要抓住典型的瞬间。这个不也是我们艺术的追求吗?

    那个姓杜的收藏者,当其在手时候,“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尤所爱”。可一旦知道了这幅画的“不足”,弃之敝屣,不也是一种对艺术真实的追求吗,一种对藏品的筛选,一种精益求精的努力吗?

    但如果,真的是此公把那幅画毁了,想想他,是不是也有点叶公好龙呢?并不真正相信戴嵩的画技,仅凭牧童的一句“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就“笑而然之”,是不是有点草率了呢?为什么不去追根究底,再来几次现场、权威的求证呢?

     毁掉戴嵩那副斗牛图的,就果真是那个藏者吗?我看,未必。

    我想到了千百年来的阅读过《戴嵩画牛》短文的、也曾借题发挥的人们:在肯定一个基本事实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另外一种事实的存在,另外一种可能的发生?

     仅仅以自己的肉眼来判断世界,也许是在肯定客观世界、肯定科学;但也许在否定另外一个真实,一个更广泛的真实:人类的认识世界,一个人类不断探索前进的世界,也许暂时只能由少数人发现的世界。

    因此,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我想其中一个条件、要素是:能给与众不同的观点、见地保留一份尊重,保留一份空间和时间。

     作为一个凡人,我自问,我能清楚眼前万象吗,感觉到大千之中的“道”吗?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