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感受戈壁劳作的艰辛和人与自然和谐

(2024-07-21 09:11:58)
标签:

文化

杂谈


该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南岸耕种向日葵的生活经历。书中刻画了作者母亲和周边劳作承包土地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常劳作艰辛通过对土地耕种的地膜、化肥、农药使用等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脆弱微妙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遥远的向日葵》中描述的种地生活,看起来是倔强美丽的,尤其是金色的向日葵一田田地绽放作者用笔墨描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特别是身处民族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文字里弱化了命运的沉重和生活的悲苦,平实的文字寥寥几笔讲述着劳动者的不容易。读者仿佛听到戈壁野地里大风呼啸而过,看到了蒙古包一次次受到狂风的侵袭,吹得踉踉跄跄风平浪静又是希望的开始,站起来的人们振奋精神,重新播种、耕耘和再次燃起期待的希望。作者笔下对草原、河流、森林和蜜蜂对葵花授粉的描述,让人感受文字之美。

我更喜欢作者笔下对人、对景、对物,对细微之处的独特描述。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却没有一次惊醒过他的故乡。

蒙古包

天空如盖,大地四面舒展,空无一物。

随着葵花一天天抽枝发叶,渐渐旺壮,我们的蒙古包便在绿色的海洋中随波荡漾。

直到葵花长得越发浓茂喧嚣,花盘金光四射,我们的蒙古包才深深沉入海底。

浇地

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

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身的耐心与希望。

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丰沃的森林不应被砍伐毁灭,贫瘠干涸之地也不应被强行垦耕或绿化。人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截然相反。

手电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

我妈日夜忧心,她面对的不但是财产的损失,更是生命的消逝。

亲眼看着一点点长成的生命,再亲眼看着它们一点点枯萎,是耕种者千百年来共有的痛苦。

大地粗砺,四面地平线清晰而锋利。

在茫茫荒野中,在所有单薄安静的人类聚居区里,树是唯一的荣华富贵。

外婆的葬礼

都说:“人死如灯灭”可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

回家

中巴车在公路上漂泊,公路在戈壁中起伏。

长垂舒了一口气,感到这个家已经在心里悄然生根。

我走在即将被放弃的最后一片葵花地中,回想与人类起源有关的种种苦难而壮阔的传说,然而眼下这颗星球也许并不在意人类存亡与否。

葵花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扁平卵石的戈壁硬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人。天上的云像河水一样流淌,黄昏时刻的空气如液体明亮。一万遍置身于此,感官仍无丝毫磨损,孤独感完美无缺。

一朵朵花盘刚撑开手掌心大小,如瓶中花一样娇柔浪漫。

朝阳从地平线隆起,光芒从背后推来,身不由己地向前走啊走啊。

天空洞开,大地虚浮,空气响亮,所有向日葵上升。

人生统统由之前从未曾有过,之后也绝不再发生的事情组成。

在这片干涸,粗糙的荒野中慢慢往前走,大地沉重,天空轻盈。

走啊走啊,一直走到最后,大地渐渐轻盈无比,载着我动荡着上升。而天空却蓝得凝固了,沉重地逼临下来。

而大地中的种子们无所畏惧,你呼我应,此起彼伏,争先恐后,蔓延根系,横冲直撞,呼呼啦啦,沸沸扬扬。

孤独

风势渐渐平息。古老的地球稳稳当当悬于宇宙中央。站在地球上,像站在全世界的制高点,像盯着整颗星球探身宇宙。日月擦肩而过,地球另一侧的海洋,呼吸般一起一伏。

劳动纯洁而寂静。我妈心里惦记着该锄草的那块地,惦记着几天后的灌溉,惦记着还没买到的化肥。所有的这些将她的荒野生活填得满满当当。

她扛着铁锨从地东头走到地西头,心里一件一件盘算。突然一抬头,看到了世上最美丽的一朵云,她满满当当的荒野生活瞬间裂开巨大的空白,她一时间激动又茫然。

她想向世上所有人倾诉店家朵云的美丽,她想在倾诉之前,得先想好该怎么说。于是她就站在那里想啊想啊。云慢慢变化,渐渐平凡,她心中的措辞却愈加华美。

三个月结束后,它产生的财富滋养我们的命运,它的美景纠缠我们的记忆,与它有关的一切,将与我们漫长的余生息息相关。

荒野的白天和夜晚肯定是不一样的。葵花地的光明与黑暗肯定相隔漫漫光年。

新家

一座座沙丘光滑而纯净,在夕阳余晖中呈隆重的金黄色。

又过了很久很久,久得令人心意恍惚的时候,突然有尖锐的灯光闪烁在那边的黑暗深处。

夜风忽剧,四面尖啸声,气温陡降。

在单薄的蒙古包里,我总是有着生活全面暴露的局促感。低头抬头,颇不自在。

然而大家光风霁月,温和地注目于我们寒酸简陋的家,笔直地走进我们劳动场所中的暂栖地。

每一个哈萨克人还是孩子时,最重要的学习就是背诵自己上溯九代的祖先名字。每一个都得对自己的来历知根知底。在农村,一个最平凡清贫的农民,或牧场上一具寻常的黑脸旧衣的牧羊人,他的身后也站满了黑压压的祖先,加持于他的一言一行。

早就不录家谱的汉族人,自己都不知自己来历的逃难者的后代------我连爷爷和外公的名字都不知道------身世潦草,生活潦草。

火炉

在北方隆冬的深夜里,火炉是我生活过的每一个低矮又沉暗的房屋的心脏。温暖、踏实、汩汩跳动。冬夜里一边烤火一边看书,不时翻动炉板上的馍馍片儿。渐渐地,馍馍片儿均匀地镀上了金黄色泽。轻轻掰开,一股雪白的烫气倏地冒出,露出更加洁白的柔软内瓤。夜是黑的,煤是黑的,屋梁上方更是黑洞洞的,深不见底。而手心中这团食物的白与万物对立。它的香美与无边的寒冷对立。

风吹草动,心意荡漾,云影飘移,思绪恍惚。

此地的麻雀真多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地从一棵树呼呼啦啦飞往另一棵树。偶尔有雁阵经过,以潮汐般的力量,整齐而庄严地经过空无一物的明净天空。

手机

我迷恋葵花地,迷恋孤独,也迷恋葵花地与孤独之外的世界。

满天满地的呼啸声,巨流之河正在经过天地之间。我们侥幸被系在蒙古包这块桩石之上,才不至于被冲散。

石头

当我生活在更加荒凉遥远的冬牧场上时,闲暇时间也喜欢在沙漠中长时间散步,寻找脚下的美丽碎片。

乌伦古湖,远古之海的最后一滴,它的平静与宽广与亿万年前的平静与宽毫无区别。

它清澈、蔚蓝、广阔不像是大地上的事物。

芦苇丛浩荡,沙滩洁白。远处是累叠密布着黑灰色古生物化石的红色大地。更远处,群山连绵隆起,持续生长,那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山脉。

万亩的向日葵金光灿烂,万千金色蜜蜂纷起跳跃,连“嗡嗡”声都亮得灼灼蛰眼。

隐约的金色颗粒在花田间挑三拣四地跳跃,“嗡嗡”声的网格孔距大于五十公分,这样的网自然什么也留不住。

金色

蜜蜂来了,花盘瞬间达到金色的巅峰状态,金色王国城门大开,鼓乐高奏。金色的高音一路升调,磅礴直指音域最顶端。

在万亩葵花的照耀下,夏日宣告结束,盛大的秋天全面到来。

人的命运,人的意志,人的勇气与热情倾注其中。麦浪滚滚,田畦蜿蜒,在大地上除了白昼之外,麦田的金色是最大的光明。

人们远远遥望,水鸟长唳短鸣。

蜂蜜也是金色的,因为我们吃过嘴中的每一口蜂蜜,都蕴含亿万公里的金色飞翔。

穿行在沙枣林中,身边果实累累,像葡萄一样一大串一大串沉甸甸地低垂,把树枝深深压向地面。

我暗暗记住这里,幻想有一天能重返此处,带着最心爱的朋友,炫耀一般地请他们见识这荒野深处的奇迹,诱导他们触碰自己多年之前的孤独。

农人驾驶着沧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农人埋首于天空和大地之间,专注于作物一丝一毫地成长。农人的劳动全面敞向世界,不被紧紧桎梏于一花一叶之间。

我曾毫不相关地走过许多广阔的田野。一路上静静欣赏,沉醉于这些大地上的人造景观,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

雇工

葵花熟了。黄艳艳的小碎花纷纷脱落,黑压压的葵花籽饱满地顶出花心。沉重的花盘便谦虚低下了头去。

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戈壁滩再荒凉,也分覆盖稀薄的植物。尽管这些植物完全混入大地的色泽和质地,看上去黯淡,粗拙。

我无数次感慨北方大地的贫瘠。虽然耕种过的土地看上去都差不多,又整齐又茂盛。但再看看野地便知端晓------南方野外四季常青,植物浓密,而北方野地植被极为脆弱稀薄,看上去荒凉又单调。

每当我独自一人到那里,走过弯曲狭长的小路,扒开最后一片芦苇,像拆开礼物一样,心中激动难抑。

像一个毫无罪过的人那样用力地赞美,装聋作哑一般赞美。一遍又一遍地,赞美高处坚硬光滑的蓝天,赞美中间强大无尽的风,赞美眼前这秘密之地,仿佛只要赞美,世界便有所回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