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易老,倏忽半生。半生是岁月,又不全是岁月,是对过往的感慨,未来的觉醒。少年意气风发,是没有岁月羁绊的。半生意识,大多发生在人生转角处。如清纳兰性德: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天各一方,挂肚牵肠。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一生坎坷,几多悲凉。唐许棠:半生为下客,终老托何人。
浓浓的后顾之忧。
太平日子,岁月静好。寻常人常以告老作为后半生的开始。以寿计,人生三晃,只余一晃了。半生,一个概念罢了。概念概念,大概的意思,半生也是不可较真的。
我归林下有年了。日前,有朋友网问,值此良宵,千里婵娟,君家月色可好?我一时竟懵圈了。我向早眠,余生更少风月之心,关心日出日没多,在意月升月落的少。每晚,拉上窗帘,自成一统,我只活在自己的梦世界。故我不知当下有月,且是十五良夜。
半生究竟指什么,半辈子?余生?我以为也可指生活的另一半,生命的另一半。人的一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各半半。一半白天,一半黑夜,各半半。虚虚实实,各半半。信步闲庭,兼程风雨,各半半。迷糊与清醒,各半半。对错各半半。恼与喜,各半半。且行且修,各半半…….。人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前半生,是人生完全的体验,不可或缺。没有谁生而能行,步步不错,永远正确。后半生,生命的长河,水深水浅,有礁无礁,了然在胸,生活就可以别样了。尤其是放下的日子,可以活回自己,少去许多计较了。路漫漫,修而已,可以计行不计程。小日子,过而已,有早有晚,可以无岁无月。职场高下,已置身事外。里巷长短,或本无兴趣。子孙事,放开手,少搅和,关心则够。一日三餐,只要合自己胃口,免了许多应酬。总之,整个生活,从别人的世界可以逐步回到自己本真来。
半生者,往日生活,舍一半,留一半之意也。舍一半虚浮,留一半本真。舍一半喧嚣,留一半清静。舍一半计较,留一半通达。舍一半怨恨,留一半欢喜。舍一半盲从,留一半自我,所谓活出自己是也。生命之尊,之贵,之本色,不就是自己么。虫有虫的样子,鱼有鱼的样子,人自然应该有人的样子。人生从出发那天起,一路都是归程。回家是轻松愉快的事,不可负累。人生余下的日子,丢掉些不必要的东西,“不亦乐乎”。十余年前,始读经。尝曰,爱我所爱,恨无所恨。人在江湖,已开始半生生涯。
庄子《天下篇》:“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日取其半,亦可看着日去其半。如果我们的余生能一日三省,每天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浮华、烦恼、闲气,日日半生,日子一定会越来越轻松,生活一定会会越来越快乐,精神一定会越来越纯粹。
人生两念耳。一念烦恼,一念菩提。去一半烦恼,留一半菩提,半生者,半生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