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要杀韩信,只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标签:
历史刘邦韩信萧何吕雉 |
分类: 文史 |
文/王明记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留言
司马迁曾评价韩信,认为韩信是领衔萧何与张良的“汉三杰”之首,在整个楚汉相争的战场上,韩信功高,莫可比也。但是,就是这样一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将领,却出来没有被刘邦视为“自己人”。当然,刘邦不把韩信当做自己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韩信最先是项羽的人,刘邦难免不把他当成敌军的间隙看待。
其次,当韩信率军连克齐地70城时,恰巧刘邦统帅的另一支大军却被项羽团团围困于荥阳。刘邦无奈,派军使命韩信“伸出手来拉老兄一把”。韩信却并不着急派兵,而是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表面上说是为了便于治理整顿齐地事务,实则可以理解为借机要挟,有不臣之心。刘邦此时已怒不可遏,多亏陈平偷偷往他脚背上踩了一脚,使刘邦从震怒回到理智与现实中来,不仅“没有”见怪于韩信,反而封他做了“齐王”,连个“假”字都顺便删了。韩信喜形于色,很快便带兵解了刘邦的围,刘邦心中却暗暗为韩信记下一条死罪。
再者,刘邦和项羽决战之时,刘邦约韩信同时发兵,到时却不见韩信兵马,导致刘邦再吃败仗。直到刘邦故伎重演,再次向韩信许愿,韩信才大举发兵,一战破楚。项羽被灭,刘邦没有了外患,这就意味着韩信对于刘邦的重要性已不复存在。刘邦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刘邦向韩信下手那就只是等时间找机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