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2017.7.3红楼梦第七回第八回
宝玉梦境中看十二金钗判词,其中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的结局,是贾家被抄后,嫁给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做了村妇。而刘姥姥在走投无路、家中实在困难时,曾来过贾府,那时,连王熙凤的面都没见着(身份太低),直接被平儿二十两银子打发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王熙凤跟前卑微到了地底下的刘姥姥和他的孙子板儿,在王熙凤去世后,巧姐面临被发卖的命运时,板儿娶了巧姐。曾经的不经意的施舍没想到会在失势后救了自己的女儿,这应该也是王熙凤没想到的。所以,做人应该要乐善好施,与人为善!
迎春的判词: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所有的你今世的成就,焉知不是黄粱一梦呢?你的外在的东西,到头来都会一场空,所以珍惜当下,在你四十岁时,不要为二十岁没努力的自己说后悔。
蒋勋作为教育家,从青春期方面来理解红楼梦:宝玉的女儿情节(十三四岁对性并不能分辨,还在懵懂的对外摸索),黛玉对宝玉宝钗的捻酸吃醋(处于十三岁小女孩,希望对自己觉得亲近的人影响力最大),宝玉对丫鬟颇照顾(青春王国,年龄相仿,青春期玩得到一块去)。
角度新颖,但并不代表我百分百认同,因为曹雪芹在清朝,古代人,并不会注重青春期,蒋勋的观点是以一个现代老师的角度来读这部小说。
不过蒋勋说的一个很好的角度来理解曹雪芹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认为很新颖。蒋勋认为,曹雪芹笔下的宝玉自己、以及他的家族所经历的种种生活、变故,都是在写曹雪芹自己,而为什么将宝玉描写成颇有女儿缘的形象,则是曹雪芹认为自己一生碌碌无为,但遇到过很多无私帮助、照顾自己的女性,如果不把她们写下来就可惜了。
诗词对联选摘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可天
这些女儿们个个才貌双全,只可谈命运不济,致使命途多舛。
可叹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注释]
这一首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1.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2.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
3.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4.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鉴赏]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其确切的解说如何可以研究,但无疑不是否定林、薛二人的差别或对立。作者将她俩三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都是一场悲剧。——摘自百度百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写妙玉的,妙玉自视甚高,虽家世原因出家为尼,但看不起刘姥姥这类底层挣扎的人,自认是高洁的白莲花,但下场是被玷污,所以云:欲洁何曾洁。本来作为尼姑,应该六空皆净,但妙玉却对宝玉有心思,一方面自视甚高、看不起他人,一方面又无视尼姑身份思红尘,即道:云空未必空。这应该是林语堂最不喜欢妙玉的原因,蒋勋如是说。
蒋勋解剖红楼梦,他说曹雪芹是他的偶像,曹以佛的怜悯的视角,写下每一个苦苦挣扎生活的小人物,尽管他就是贵公子宝玉。传世佳作最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佛的角度客观地写下每一个小角色,不主观地根据自身喜好决定人物命运。而蒋勋同时说,他把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性看做自己性格的某一面,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你有可能有林黛玉的才情、贾政的迂腐、宝钗的世故、秦钟的小女儿撒娇形态等等,这样,就更容易理解曹雪芹笔下诸多人物性格。
2017.7.4
第十回
势比人高
璜大奶奶在自己嫂子面前为金钟的事义愤填膺,拍案而起,但真正去宁国府找贾珍的夫人尤夫人时,还没进门,人就怂了。一方面,巍峨气派的建筑对人有空间上的情绪影响,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势比人高的缘故,璜奶奶在家那么气,真等找到事主门前了,因为权势压人低,瞬间又怂了。很可爱,也很真实。
要注意,不要鄙视这些委曲求全的小人物,也不要悲悯,在特定环境下,你自己很有可能也是这样。
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描写人性的小说,是一部值得常常拿出来阅读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