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在阅读教学中的片段仿写训练
(2013-12-25 10:58:50)分类: 课题研究 |
浅谈小学三年级在阅读教学中的片段仿写训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对于这样的过渡,学生难免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畏难害怕情绪,一听说写作文就头疼。不少学生由于家庭特殊性,普遍存在基础差,知识面窄,阅读习惯还未养成等现象。在作文训练中,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针对这些情况及三年级学生自身特点,仿写便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捷径,下面就习作仿写训练,略陈浅见。
一、总分段式的仿写
三年级课本中这种先以中心句总述,后分层次加以叙述描写的段落很多,也非常典型,是片段仿写很好的一种形式。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以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围绕这一中心句内容,从几个方面来加以描写,先是“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接着“它把红色给了枫树”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最后“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写出了秋天的色彩,也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和人们喜获丰收的心情。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就“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出来的?”展开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总结这种描写景物的方法,结合学校近期组织赴公园秋游的机会,在秋游期间,再对学生就现场景物进行分析讲解并指导,然后按照这种总分段式结构写法进行仿写,收到效果奇佳。有学生写道:公园真美啊!成片的树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边,有的遮天蔽地,有的粗壮得几个人合手圈不过来。一些野菊花盛开着红的、粉的、白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这段仿写不仅掌握了总分段式写法,在景物描写词语应用上也很熟练了。
又比如《赵州桥》一文第三自然段也是这种总分形式段落,都是仿写好范文,多组织学生阅读仿写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好处。
二、时间发展顺序的仿写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是片段仿写,在日常阅读教学之中,我们还是要做到:
第一、培养起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
第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善于捕捉景物人物特点;
第三、在学生习作评改中要讲究方法,不能按以往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作文好坏,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一个词用得好,也要给予肯定。
第四、教学中要注意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写离不开先读,只有读多了才能为写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从课文的片段开始仿写训练,有助于消除学生作文的恐惧感,拉近读与写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目的。只要老师能成功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就能在作文实践中为三年级作文仿写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