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胸有丘壑   荡气浑然

(2012-12-24 09:52:51)
标签:

赵鸿月

国画

文化艺术

美术家

王雪涛

杂谈

读赵鸿月的山水画 【文】海军

    有人拿来一大堆著名画家赵鸿月的山水画作,让我谈谈我的看法。作为这个行当的人,道参加过一些与国画相关的主题活动,也认识不少“国画家”。多觉其中画家的生活应该就是画画,画中表现的就是他的生活、精神、气度。没有切实的生活之态度,绘画创作就是空话。有人称近二十年是中国画的“镀金时代”,让很多人,也包括许多艺术家过上了金灿灿的日子。绘画似乎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之一。相对于对绘画本身变法的渴望,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我更为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的“真空”而担忧。没有生活,任何笔墨、技法、宏大的意境都是空谈。

    所幸的是,在看到画家赵鸿月的几十张山水、花鸟创作时,我被切实的感动了。感动的除了笔墨本身的魅力以外,还有作品中折射出的生活态度,通过他的作品就能读出他的生活态度。

    理论界对于中国画的走向谈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绘画作品中公共性的丧失。作品成为艺术家纯粹孤芳自赏的影子,异常晦涩、深奥。看似作者注入非常宏大的主题,其实只是瞬间即逝的海市蜃楼,一种假象而已,甚至连创作的生活态度也是不真诚的。事实上,艺术作品的更大价值需要在观者的阅读和流通中去展现,并充实它的意义和意境。读赵鸿月的山水画,能够形成轻松的交流,作品向我言说了画家的一切和“创作即生活”的实质。在作品的真诚意外,可以看到画家对于寻求山水画创作变法的努力。

    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真正的艺术,但创新谈何容易。尤其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技法齐备、名家辈出,其创新较之西画更难。许多人认为创新的画家只不过在其范围之内改进修补,或在章法上出奇制胜,或在笔墨上更趋成熟些而已。山水大家陆俨少曾说:“凭聪明也可画出一张画来,但要真正画好画,没有传统功力不行。但不管如何,笔墨是中国画创新的首要条件。”赵鸿月的山水画,其传统笔墨功力自不用说,其形式、构图更有独到之处,山水画的创作出现了传统表现技法上少有的勾云、留白、墨块等画法。赵鸿月山水的奇妙之处,关键在于他的用笔。他对于山之轮廓、树之结构的表现,每一根线都入画三分。所谓力透纸背,又不浑浊,笔致清晰;轻重繁简,浓淡干湿,疏密提按,圆灵多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而他的设色又不同于以往,兼攻青绿并略施粉黛,强调在青绿设色中突出线条,并吸收唐画的勾线,尤以山涧浮云的刻画最为传神。故而,他的山水,往往随着意气的生发,由小到大,由简转繁,出奇制胜,笔到意随,超神尽变,纯为自然。有时看似画不下去,而稍一转手,柳暗花明,奇思洛绎,奔赴笔端,又达一番境界。

    读赵鸿月的山水画,常给人一种清新、古拙、奇峭的感觉。他的作品兼江南气韵与北方雄劲于一体,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的空灵。所谓气韵生动是中国画的至高的境界,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方能见山水的精灵、笔墨的气势、作品的性格。赵鸿月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为基点,以高超扎实的笔墨技艺为根基,以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怀为視界。真正作到了绘画创作既融入生活,又突破生活;既融入传统,又突破传统。创作即生活,绝无做作的成分,却包含生活之智慧;不受范式之束缚,却有“经营位置”的学问。作品气韵生机勃勃,清新,隽永,却又荡气浑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