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家江玗作品-法窑-柴烧天目香炉

标签:
江玗天目柴燒天目香炉杂谈 |
分类: 陶瓷 |
天目薪意境
「器物須由眼睛而入心靈,而在此的『看』具何種意味呢?看乃是身體全體的看,也就是當下之見,進於道的深沉審美活動。由見而用,甚而入道,而此道即與無心的美相通……」,日本茶道論著名人柳宗悅如是說。
在江玗「法窯」工作室的會客廳,江玗用自己創作的天目茶碗泡茶,茶湯的香氣隨著熱氣氤氳而上,透過飄散的煙霧看到牆上掛著「看」字的長軸,此時與手中捧的天目茶碗上下對應,立即讓人了然長軸的諦觀,即是時時提醒喝茶人需具有足以洞澈對象的靜觀隻眼,而因心淨方能體驗到器物之美。在此,我們透過茶道的精神底蘊,再來了解江玗的柴燒天目,就不難了解到他真正想追求的柴燒天目的意境。
十多年前,當台灣柴燒仍是寥寥可數之時,江玗便被那火焰在陶土舞動竄流給懾服,自此便一頭栽進柴燒的世界裡。做陶除了練土、拉坏之外,蓋窯可能是花掉他最多的時間,從石門、轉金山、再到現在的淡水,前前後後蓋過卅多個窯,有些是因為搬家所以不得不拆,但大多數的窯都是試驗性,從窯的型式到窯的大小比例,他就是想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窯,十多年來他花了大半時間在研究蓋窯、燒窯,現今他仍擁有三個柴窯,一個是試驗窯,一座是無灰窯,另一座則是為了留灰所設計的。
徒手摸索,一路走來可說不易。因為在當時,台灣對於柴燒並沒有多少史料或技術可供研究,於是他轉向師法日本的備前燒。但兩年前他突然驚覺到,柴燒不僅耗時、耗材,更令人吃不消的是日以繼夜的燒,使得體力隨著歲月增長難以支撐。於是讓他對柴燒重新思維未來的方向,對於十多年來的柴燒經驗是不可能輕言放棄,所以他決定轉釉燒,後來他選擇了具有中國文化意涵及東方色彩的青瓷及天目。
价 格: 5800.00元
http://s14/middle/b2533cf7xcbebf793c82d&690
http://s4/middle/b2533cf7xcbebf7cf134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