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吟诵的心得体会
(2018-12-14 11:29:52)我的成长之路
吟诵是中国汉语古诗文的活态,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的传统是诗乐一家,即所谓诗乐传统。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汉字的音律美在吟诵的“平长低、仄短高、入促急”的规律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吟诵,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亦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汉诗文主要的创作方式,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祖先们几千年的总结和发明,特别适合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教育事业有重大的意义。
2015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魏老师主讲的“中华吟诵进校园”吟诵培训课程。
在4天的课堂上,我粗浅的了解了什么是吟诵,了解了格律诗词的普通话吟诵的基本规则。这些课程,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后的宝藏令我惊喜,但同时又似懂非懂。
短短四天的课程,带给我很多惊喜。《西江月》有种民谣的感觉,会令我想起年少时看过的某些电影;叶调的《春晓》活泼欢悦;《诗经》的吟诵,上古之民的生活浮现眼前。在学习时,我偶尔会想起以前教读古诗《鸟鸣涧》的时候,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调子来读诗,大家都特别开心,课堂上特别活跃。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意犹未尽,感觉刚刚入门,怎么就结束了呢?
吟诵课程带来的后遗症,就是看见一首诗,我第一反应就是该怎么吟诵?还记得,培训完不久,儿子在幼儿园里学了杨万里的《小池》,但却没有记熟。回家后,儿子一说要学这首诗,我先想起来教他用吟诵的方式学习,“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一下子就学会了。
但是,怎么在工作中实践呢?因为基本规则我虽然好像都懂了,但是实在是没有自信心在学生们面前开口吟诵,也不知道怎么带入教学中,心里老是没底,但是我又觉得吟诵实在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我下定决心,教我的学生们吟诵,让他们接触、了解直到喜欢吟诵。那时候 ,我从《木瓜》开始,在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在教室内用多媒体观看各个版本的《木瓜》视频(陈琴老师的、首都师范大学的、魏俊梅老师的),还是没怎么敢开口自己吟,让他们自己跟着视频练习、学习。教学《十五从军征》的时候,我先跟着魏老师的音频学了好几个晚上,反复确定自己不会出错了,才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我学习。说到底,还是底气不足。
2016年元旦前夕,班里的学生们自己组织晚会,我才感受到了吟诵对孩子们造成的影响。好几个女生私底下偷偷练习了好久,在晚会上表演了我教他们的《木瓜》。当我看到表演的时候,我被吟诵的魅力深深的震撼了。
整整两个月,我一直在反思。能够有幸学习吟诵,是一个机会。怎么样才能不让这个机会白白浪费,让它成为我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呢?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实践。所以,在今年3月的时候,我决定克服自己的惰性,鼓起勇气参加了魏老师组织的活动,《鹿鸣》、《无衣》《卿云歌》《上邪》的练习。虽然每次都很累,每次都是提前要练习好多次,每次活动都是5点钟就起床,每次都要开上一两个小时的车才能赶到活动地点,但是我觉得我的精神受到了洗涤,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只要我继续学习,继续实践,我一定会学的越来越多,做得越来越好。
今年3月的时候,我们学校也正式成立了吟诵社团,我承担吟诵社团教学工作。我在四五六年级各班去宣传招生的时候。说实话,结果有点丢人。四年级一百多个孩子没人理我,五年级就3个人报名,六年级因为我教过,报名人数是最多的,有十几个,整个社团一共22人参加。等到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校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为我们社团购置服装、道具,我们社团演出了节目《无衣》,演出结束后,全校轰动了,同事在看完后评价“节目美很”。
这学期,我继续承担着学校的吟诵社团教学,这学期参加社团的学生就比上半年多了近一半,有40人。每周五下午雷打不动的一节吟诵课,我在教学生们学习的同时,也逐渐的感受到了自身的进步。这学期,社团的孩子们学习了《鹿鸣》《木瓜》《弟子规》《鸟鸣涧》《暮江吟》《木兰辞》《十五从军征》,掌握了基本规则。
而现在的我呢?在语文课本中遇到古诗词时,会第一时间先教孩子们怎样吟诵。(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墨梅图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竹图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以前,我在办公室听吟诵的音频时,同事们会说我老了,喜欢听这种念经的声音。现在呢?办公室的同事会主动找我要音频,说是很好听,可以在写教案的时候边听别写。
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实践,我觉得我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克服懒惰,继续学习、学习、再学习。
今天,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在现代教育的背后,贯彻着热爱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
我相信,吟诵将改变中国人对汉诗文的印象,恢复汉诗文本来的美丽声音。
今天,我们吟诵,不仅仅是为了吟诵。
今天,我们推广吟诵,也不单纯是为了推广吟诵。
今天,我深信我和坐在这里的各位,我们在做一项大事业——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
我相信,只要吟诵,只要孩子们重新学会吟诵,他们就会重新学会唱歌。自己的词,自己的曲,自己唱,自己听,这才是中国人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