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街无锡市天主堂
(2020-02-28 15:52:03)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歌词/对联 |
民主街无锡市天主堂
许荣海
无锡市天主堂,原名无锡三里桥天主堂,在原北塘区三里內塘河北,民主街86号,座北朝南。
明崇祯十三年(1640),上海意籍毕方济神父来锡,在三里桥內塘河边购地三亩,建平房九间,为过路神父住宿之用。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籍神父隆盛来锡,建堂于城内西河头道长巷附近天主弄,这是无锡第一座教堂,隆盛于1917年逝世后,教友在毕方济所建九间平房处,建造了小圣堂一座。这就是三里桥天主堂的开始,此后二百年内,三里桥天主堂历经几度兴衰。清光绪十八年(1892)法籍神父彭安多在同治十一年(1872)所重建大堂(1891年被烧毁)的原址上重建成一座更大的大堂,奉大圣若瑟为主保,名若瑟堂,这就是現在的无锡市天主堂。迄今已有百一十多年的历史。
此堂建筑面积为1270,36平方米,长56.,36米,宽18米,两耳处宽31米,门面总高18,6米,内设二千多座位,颇为壮观,现为江苏省最大的教堂。
教堂整个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外墙青砖白缝,门窗哥特式,平面呈十字形。正面顶部竖不锈钢大十字架,架下有大理石一方,上镌阴文“天主堂”
三字,为书法家王致中遗墨,两侧有汉白玉石家刻阳文金字楹联一副:
中西合璧的建筑体現了中西合璧的文化。
“万有” ,指宇宙间所有亊物,莸言万物。“资”
,指资厉、资质。“一无” ,指中国古代哲学家所想象的宇宙,开始形成时,天地不分、浑然一体的状态。
底部开左、中、右三扇大门,左右边门眉分别为“天级”“
神阶”
石刻白底金字。教堂后部,原有钟楼,内有三只大铜钟,教堂行大礼时,三钟齐鸣,声闻数里。堂內设有祭台三座:中间大理石祭台上面,供奉若瑟抱耶稣像(高二米);正祭台前设一活动的中文祭台;两侧小祭台,一供露德圣母像,一供耶稣圣心像。堂耳内设双面神功架四座及护守天神油画像,堂顶横梁上,均有匾额,拄子上均悬槛联。古色古香,饶有情趣。整体建筑协调美观,气氛庄严肃穆。
“若瑟” 又译“约瑟”
,基督教圣经人物。《圣经》福音书记载,他是耶稣母亲马丽亚的丈夫,并称马丽亚是“童贞女” ,由“圣灵感孕”
而生耶稣。因此,若瑟是耶稣的养父,而非生父。 “义” 指名义的,此指若瑟。
另外还有抱联四副:
1,
2,无玷童贞救主母;
3,
4,
圣母像側板联:
“鞠” 指养育、抚养。鞠父即养父。“主”
指耶稣。基督教称耶稣为主。“主保” 即指若瑟。
1921年起,无锡教会工作全部由中国神职人员自己主持。1966年 前后,堂内设施全部被毀,教堂及其附房全被占用(笔者因故也在附房二楼居住一年),宗教活动全部停止。1976年钟楼被拆。19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教堂及其附房陆续归还。
1980年耶稣圣诞节,天主堂恢复宗教活动并隆重开堂。之后,每逢大瞻礼日,来教堂的教友数以万计,盛况空前。1990年,政府拨款十万元大修。1994年1月24日,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0年9月,在市统战部、宗教局的努力协调下,民主街87号的房地产权回归教会,解决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遗问题。2002年6月,耗资二十万,内外进行全面维修,拆除窗子上铁栅,恢复原状。2005年在教堂的右恻复建钟楼,高达六十米。高高耸立在古运河黄埠墩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