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天地的引路人(上)

标签:
文化 |
分类: 往事 |
艺术天地的引路人(上)
陈小英

我常听老师对我说:“唱戏要动感情,如果自己不动情,又怎么能感动观众。”以后渐渐地我也学老师带着感情去演,带着感情去唱。
1953年省锡剧团,为了配合“婚姻法”的宣传,排演现代大戏《罗汉钱》,当时老师鼓励我报名演艾艾!我不敢报。老师说:别怕,如果让你演的话,好好努力。再说,我会帮你的。经过反复考虑,我就鼓起勇气大胆地报了二牌花旦才能演的角色“艾艾”。老师在此剧中演的是主角小飞娥。就这样,我们演的是母女。为了排演好“罗汉钱”一戏,团领导专门让我们到上海观摩沪剧《罗汉钱》,艾艾这个角色是著名演员筱爱琴演的,她唱得好,演得也好。可惜只能看一遍。
在老师的启发下,从此我在演各类戏中的人物,逐步懂得如何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的外表形象。老师所演的“玲珑女”、“玉蜻蜓”等戏,我就在边幕旁认真看。老师是如何表演,如何唱腔的,老师的一招一式我都细心学习,记牢。所以,当我后来演这些戏的时候,就能熟练的掌握演出技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老师的《梁祝》,是锡剧在南京新光剧场首次展现给南京观众的戏,演出后观众反映:原来江苏还有这么好听的剧种。当时《十八相送》一折,不仅灌了唱片,在全国各地的高音喇叭都在播放。南京人特别喜爱锡剧。因此,老师也有了无数的“戏迷”。
当剧团演员带着自豪的情绪走在南京马路上时,路上经常有看过锡剧的观众盯着看我们,似曾相识。听他们悄悄地说:这是演什么戏中什么角色的,等等。由此,我们为锡剧在南京观众中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感到非常高兴。
乐队指挥家冯璜说:“我听到学姚澄唱腔的学生很多,就属陈小英学唱得最像。”
以后,《梁祝》与《罗汉钱》两出戏,作为招待外宾和部队解放军的主要剧目。无数次的演出都反响很大。
记得一次在部队演出,完戏后,部队请大家吃夜宵,一位首长把我拉去与主要演员一起坐,说:“小姚澄,来,与你老师一起坐到我们一桌。”从此,我这“小姚澄”美名也由此传开了。有团内专家的肯定,有观众的赞许,这种赞誉也让我受到鼓励,感到欣慰。同时,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老师的高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