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姚派”,一专多能,获得了上海“白玉兰”配角奖
标签:
文化 |
分类: 往事 |
学习“姚派”,一专多能,
获得了上海“白玉兰”配角奖
许美霞
2012年,剧团需要更新演出剧目,周东亮团长希望张金华和我分別担仼《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和贺氏。我是学花旦和青衣的,贺氏纯老旦。改戏路是件比较难的事。
唱、念、肢体语言、步伐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记得小时候,姚澄师父的丈夫叶至诚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花旦和老旦的声音是不一样咯!声音也要有造型的啊!要向你师父学习塑造各种人物的能力,当你的演唱技能和肢体技能都具备,就要抓住人物的内心”。
叶至诚老师当过《雨花》主编,小说、剧本都写得好,他还担任过导演、演过话剧,据说还上台演过杨白劳呢!我师父姚澄,更是戏曲舞台上的多面手:生旦演来都极出色。
由于年青时候的积淀,按照师父姚澄和叶至诚老师的启示,教育。按学到的姚派艺术,去演绎、去唱、去表演。我反复折腾,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对着镜子练身段、动作,练表情。反复读剧本,体验贺氏的思想感情。唱,还要换一个发声部位。我要尽可能准确地塑建有血有肉的贺氏这个艺术形象,完成《清风亭》的表演任务。经过反复凿磨,经过师父的帮助,我演了老旦,拓展了戏路;同时也得到观众的认同。比起师父在舞台上塑造的各种生旦形象,我要学习的还有许多许多!
当时我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她要亲自到现场把场,为我的演出加油。
我停顿了一下,果断地对师父说
因为那一年师父巳经88岁,我平和地对她说:“我得不得奖,顺其自然。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她的健康,我没有让师父去上海为我的演出把场。
最终,我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从上海领奖回宁,我直奔师父家作汇报。师父开心地两眼笑成了两朵花,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我学习“姚派艺术”一个小小的成果。“姚派艺术”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需要钻深学透;还要拓展,塑造出更多崭新的艺术形象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