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墅园茅庵
(2019-09-14 20:23:13)
标签:
历史 |
分类: 诗/歌词/对联 |
杨墅园茅庵
许荣海
杨墅园茅庵地处惠山区洛社镇,杨墅园保健村左舍里一处田地之中。在历史上左舍里一直是属常州武进县,属常州府邸,因此在常州的天宁寺、白龙观、吴桥墅等大寺院,都有茅庵的记载,左舍里于1956年才划归无锡所辖,一直至今。之前一直是武进阳湖岑村、汤墅等老百姓的家庙,历来每逢初一、月半,总有武进的老老少少来茅庵烧香拜佛。
据传,茅庵地处野地,三国东吴时期,有里人在芦苇荡草地里锄地(当时该地是低洼地的芦塘滩,到处长满了芦苇),开掘得到一尊佛像,觉得很奇怪。当时此新闻一传十、十传百,几十里方圆的人都好奇,纷纷前来观看,长久之后,一尊佛像不知不觉地就遗失了。在当时有识之士的劝说下,在有关人士的募捐之下,在这片荒野之处建造了茅庵。占地五亩左右。
供奉东岳泰山,仁圣大帝,为东岳行宫。仁圣大帝管辖十方四处,总管人间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即丰都地藏、十殿阎王、十八层地狱)。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茅庵被改建成猪舍,改革开放后,武进的很多老头老太都出钱出力,再写信求助香港人,香港的多位老太捐助近万元港币,重新建造茅庵,所以现在只要是茅庵的佛和菩萨生日和成仙日,总会有人前来烧香拜佛。总之,现在的茅庵地跨无锡、常州两地善男信都来参加活动,影响较大。
从公元222年的三国到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本庵内还有一块“皇经善会” 的古碑,是在清嘉庆丙子(1816)年起订,嘉庆己卯(1819)年告竣。经近三百年的侵蚀风化,石碑文字已模糊不清了。但仍能作为历史的见证。
现大门“东岳圣帝” 匾额两侧有副板联:
该联道出了百性期望。可惜后半段对仗不工。而且全联平仄失替,尾音“上平下仄” 又成了颠倒联。
堂内三星图侧也有一副板联:
此联后三字不但不对仗,反而有合掌之嫌,而且上下联都是平收尾。
后造长生炉后也有一副板联:
此联不知何人所撰,虽也是歌颂圣帝之联,但用词觉得很别扭,如“祖头”、“帝治” ,不知何意。对仗也有问题,如上联开头是“与天、齐” ,而下联对应处的语意节奏是“歌、帝治” ,节奏不同怎能对仗。还有并列结构的“山湖” ,怎与带数的名词“千古”对仗。而且后半段平仄也是缺对失替。该庵共三联,每联都毛病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