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末状元”谜
(2019-07-27 17:24:18)
标签:
历史 |
分类: 诗/歌词/对联 |
“辛末状元” 谜
许荣海
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
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
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牀何所有。
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
当时到京城来赶考的举子很多,人们看了都只当是一首普通的诗,未加注意。后来苏州的刘瑊看了这首诗,才说这是一首诗谜。诗的头两句的“六”、“一”、“十”合起来是“辛”字,第三四句“杏”字莫露口为“木”字,头上加一横为“未”字;第五六句的“一点大如斗”是“犬”字,“半牀”为“爿”旁,合为“狀”字,第七句“完”字摘去帽子为“元”字,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辛未状元 ”,这是表明袁舜臣立志要夺取辛未科的状元。
后来,金榜题名,袁舜臣果真中了状元。刘瑊也中了榜眼。
此谜原载于明代冯梦龙《古今笑》的《谈资部》:辛未会试,江阴袁舜臣作谜诗于灯上,云:“六经蕴藉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掩却半牀何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唯苏州刘瑊一见能识之,乃“辛未状元”四字。清代禇人获的笔记小说《坚瓠集》中亦有类似的记载。
金庸,本名查良镛,1923年生于浙江宁海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的查家。
第30回“一灯大师”中,黄蓉与书生斗智:
黄蓉道:“好啊,猜谜儿,这倒有趣,请念罢!”那书生捻须吟道:“六经蕴籍胸中久,一剑十年磨在手……”黄蓉伸了伸舌头,说道:“文武全才,可了不起!”那书生一笑接吟:“杏花头上一枝横,恐泄天机莫露口。一点累累大如斗,却掩半牀无所有。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黄蓉心道:“‘完名直待挂冠归,本来面目君知否?’瞧你这等模样,必是段皇爷当年朝中大臣,随他挂冠离朝,归隐山林,这又有何难猜?”便道:“‘六’字下面一个‘一’一个‘十’,是个‘辛’字。‘杏’字上加横、下去‘口’,是个‘未’字。半个‘牀’字加‘大’加一点,是个‘状’字。‘完’挂冠,是个‘元’字。辛未状元,失敬失敬,原来是位辛未科的状元爷。”那书生一呆,本以为这字谜颇为难猜,纵然猜出,也得耗上半天。。。岂知黄蓉竟似不加思索,随口而答,不由得惊讶异常。
金庸借破解这条介于“天鹅谜”与灯谜之间的谜语,生动展现了黄蓉的急智。这条谜语的巧妙借用,符合“渔樵耕读”中书生曾中状元的身份与挂冠而归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