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鸿墓
(2019-07-13 16:07:40)
标签:
历史 |
梁鸿墓
其中梁鸿墓是无锡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泰伯墓东,鸿山花园山岭小杨梅坞中近山顶。在战国著名四刺客之一专诸、义侠要离冢旁。墓为一土墩,墩高约三米,直径三米左右,三墓成“品” 字形,中为汉高士梁鸿墓,左下方是专诸墓,右下方是要离墓。墓前有梁鸿后裔梁燮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所立的墓碑一块。碑高1.6米,宽0.46米,厚0.2米。碑正面镌刻正楷“汉高士梁伯鸾暨孟夫人墓”十一个大字。碑侧有一联:
五噫仰清风,德邻恰近让皇墓;
一抔留古迹,旧地重新高士冢” 。
碑阴刻着“近让皇墓”等字样。
墓碑背面镌有《碑记》:“鸿山原名铁山,因汉高士梁鸿隐此而易名。高士墓在东山白蛇墩,年久荒凉。今由后学陈同甫、浦启宇、陈绍梁、浦斯湧、盛卓甫、陈桂森、钱廷甫、铁凤罔等发起修咠,后裔燮永先生斥资植树立碑,以增观瞻。附联句,永留记念焉。王镛书。”
东汉阳嘉三年(134),梁鸿积劳成疾,抱病不起。伯通来探望他,他求伯通,死后将他葬在铁山要离冢旁,不回故乡。
孟光之子请母回扶风故乡,孟光领儿子至梁鸿墓前祭奠,并对儿子说:“我死后,与你父合葬于此。”子应。
1999年,原鸿声镇人民政府,在修扩建泰伯墓时同时修复了梁鸿墓。
要离,春秋时吴国人。是当时(约公元前550年前后)著名的刺客,也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姓要的人。生得身材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击剑能手。足智多谋,以捕鱼为业,家住无锡鸿山山北。今无锡鸿山东有要潭河,西南角有要家墩,是要离捕鱼、晒网的地方。因其折辱壮士丘迮, 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据《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从楚国流亡到吴国途中,见“专诸方与人斗,将就敌,其怒有万人之气,甚不可当”。伍子胥知道专诸是一位敢于赴难的勇士,就与之结交。伍子胥进见吴王僚后,用攻打楚国的好处劝说他。吴公子光说:“那个伍员,父亲、哥哥都是被楚国杀死的,伍员才讲攻打楚国,他这是为了报自己的私仇,并不是替吴国打算。”吴王就不再议伐楚的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打算杀掉吴王僚,就说:“那个公子光有在国内夺取王位的企图,现在还不能劝说他向国外出兵。”于是就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公子光的父亲是吴王诸樊。诸樊有三个弟弟:按兄弟次序排,大弟弟叫余祭,二弟弟叫夷眛,最小的弟弟叫季子札。诸樊知道季子札贤明,就不立太子,想依照兄弟的次序把王位传递下去,最后好把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子札。诸樊死去以后王位传给了余祭。余祭死后,传给夷眛。夷眛死后本当传给季子札,季子札却逃避不肯立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夷眛的儿子僚为国君。公子光说:“如果按兄弟的次序,季子当立;如果一定要传给儿子的话,那么我才是真正的嫡子,应当立我为君。”所以他常秘密地供养一些有智谋的人,以便靠他们的帮助取得王位。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像对待宾客一样地好好待他。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了。这年春天,吴王僚想趁着楚国办丧事的时候,派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领军队包围楚国的谮城,派延陵季子到晋国,用以观察各诸侯国的动静。楚国出动军队,断绝了吴将盖余、属庸的后路,吴国军队不能归还。这时公子光对专诸说:“这个机会不能失掉,不去争取,哪会获得!况且我是真正的继承人,应当立为国君,季子即使回来,也不会废掉我呀。”专诸说:“吴王僚是可以杀掉的。母老子弱,两个弟弟带着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军队断绝了他们的后路。当前吴军在外被楚国围困,而国内没有正直敢言的忠臣。这样王僚还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公子光以头叩地说:“我公子光的身体,也就是您的身体,您身后的事都由我负责了。”
公元前515年四月丙子日,公子光在地下室埋伏下身穿铠甲的武士,备办酒席宴请吴王僚,吴王僚派出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里,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站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公子光假装脚有毛病,进入地下室,让专诸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吴王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匕首刺杀王僚,吴王僚当时就死了。侍卫人员也杀死了专诸,王僚手下的人一时混乱不堪。公子光放出埋伏的武士攻击吴王僚的部下,全部消灭了他们,于是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即位后,便封专诸之子专毅为上卿,并根据专诸要求葬在泰伯皇坟旁的遗愿,从优安葬专诸,如今鸿山东岭仍有“专诸墓”存。相传无锡市大娄巷的“专诸塔”,是阖闾替他葬的优礼墓,但文革时被拆除。邑人秦颂硕曾写“专诸塔”一诗:
一剑酬恩拓霸图,可怜花草故宫芜;
瓣香侠骨留残塔,片土居然尚属吴。”
因专诸曾在太湖边学烧鱼之术,后人把他奉为“厨师之祖”,旧时城内居民时常前往焚香祭奠。如今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乃“糖醋黄河鲤”的简称或俗呼,就是‘全炙鱼’(有称‘全鱼炙’者)的传承及代表,而它的发明者正是教专诸做鱼的人,春秋时期名厨太和公(或太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