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象无形大声无音的开拓者
大象无形大声无音的开
拓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81
  • 关注人气: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专家”怎么捧张火丁!

(2019-06-09 11:19:17)
标签:

文化

分类: 作品选登

专家怎么捧张火丁!

 

小编

张火丁版的《霸王别姬》演出后的第二天,中国戏曲学院召开张火丁京剧《霸王别姬》艺术座谈会。据《光明日报》客户端的报道,与会专家、学者及戏迷代表都对张火丁的创新精神和精彩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号选择了当天参加座谈会的专家代表: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傅谨教授的发言,帮助大家从中了解中国京剧评论界最具有权威和代表性的专家是怎么理解和解读张火丁和她的《霸王别姬》的。

 

非常激动!

大家都知道,在火丁的节目单上前面有我写的前言,那个时候我没看到,我知道火丁会这样演,那个时候我写的是我“知道”的东西。昨天看完了,现在写的是我感到的东西,我感到了什么,特别希望和大家分享。

对,火丁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社会责任感!在昨天的剧目里面体现得非常深刻。这个虞姬,张火丁演《霸王别姬》,其实和梅派的《别姬》之间的,有一点点、有一些改动,删减了一些内容。其中比较突出虞姬在这场戏里面,虞姬在这个时候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不仅仅是说,霸王的高大、威猛,和那种要站着死的刚烈,不仅仅是说虞姬感受到的霸王的恩和情,同时她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在霸王的高大的边上,是无数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个方面在这个戏里非常强调,所以我觉得这是火丁的人道主义的情怀,这是她的社会责任感。

(小编:这样的评价让人错愕!梅兰芳排《生死恨》、《抗金兵》有社会责任感、程砚秋排《荒山泪》、《费宫人》有社会责任感,是因为他们通过排演新戏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激愤。张火丁只是把梅兰芳100年前编演的戏原本拿来翻演,这表现了张火丁的哪种“社会责任感”?梅派《霸王别姬》经常不断地在上演,为什么唯独张火丁演出就具有了“社会责任感”呢?小编不知道张火丁版《霸王别姬》删改了什么,但是梅兰芳《霸王别姬》中“只因秦王无道,以致兵戈四起,群雄逐鹿,涂炭生灵。使那些无罪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弃子,怎的叫人不恨?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得沙场战鼓寒!”的大段念白难道不是“非常强调”的吗?如果张火丁也是原词照念,“人道主义”情怀又从何谈起呢?)

同时,更重要的当然是艺术责任感。如何把《霸王别姬》这样一个经典剧目高水平的呈现在 今天的戏曲舞台上?这是我们必须做的,我们应该做的。我一直在说,什么叫艺术的高峰?艺术的高峰就是——它的最重要的体现方式,就是经典剧目在当下舞台上高水平的重现。而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这是文化的传承,这是文脉的传承,同时也是文脉的生生不息的延续。如果我们的经典不能高水平的重现在今天的舞台上,那我们的文化就很难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火丁做到了这一点。

 (小编:如果演了一辈子,演几百场,千锤百炼,说它是“高水平”、说“艺术高峰”,至少还有数量和年份摆着,张火丁是第一次演《霸王别姬》,演一次就能演上艺术“高峰”?张火丁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张火丁是一位程派演员,具有影响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现在是要将一部梅派经典唱出“程派”味儿来,并且要将梅派经典的表演样式推倒重来,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比创排一部新戏更难、更具有风险。从演出之后多方面的评价反馈,可谓褒贬不一,但是从专家的嘴里我们听到的却是这一次演出创造了“艺术高峰”,这是讽刺吗?)

当然大家都在说,火丁怎么样来处理梅派的剧目,是,我也很期待,我知道她会有许多新的东西。可是昨天的演出还是让我非常震惊。还是让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比如说“南梆子”,燕升刚才说了,南梆子“看大王”从第三个字,从两个半字之后变成“程腔张韵”的。看整部《霸王别姬》的演出,我可以想象到张火丁不知道多少次看了梅兰芳《霸王别姬》的影像,她一定是连梅兰芳的每一个细节她都非常了解、非常熟悉,然后,她才想着什么地方我要把前辈的东西接下来;什么地方可以活出我自己、张扬我自己。比如“看大王”的后半部分第三个字她就开始转,让我更感动的是第二句:“且散愁情”。梅派的“且散愁情”“散”是往上走的,火丁“散”是低沉的,她把“愁”字突出出来,“愁情”两个字突出出来了,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在想这是什么意思呢?对,梅兰芳这儿强调的是“散心”,张火丁强调的是“愁情”。我觉得这是她自己的理解,这是他自己的处理,她跟梅派的处理不一样,也是她特别细心去琢磨,特别细心去想。想这个情境,想自己表现的地方。

 (小编:通过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现在京剧传承已经不需要“口传心授”了,看看视频资料就能学会,就能了解这部已经演了快100年的经典的精华所在。小编没听过张火丁版的这段“南梆子”,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梅派唱腔的安排符合京剧音韵的规律。而据此就说梅派突出“散心”,而张火丁突出了“愁情”,是想说明突出“愁情”要比突出“散心”来得高明。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这些“专家”,你看捧的节骨眼儿!)

 

对,我也很注意,我也注意到,她的念白,其实火丁在《霸王别姬》她在念白方面的处理我想不比她在唱腔上面的处理用的功少。对啊,我觉得她从头到尾每一句念白她自己都经过了处理。我就看,听到她念“好一派清秋”的时候,就让我我想到侯少奎演的昆曲《刀会》的感觉,在那种时候,我相信她是从昆曲、从侯少奎的《刀会》里面有借鉴的。

 (小编:我想要论起念白,梅兰芳的《霸王别姬》、《西施》、《洛神》都有大段独白,程砚秋《青霜剑》、《碧玉簪》也有精彩念白,为什么专家会从张火丁的念白里听出昆曲《刀会》的感觉来?)

当然,更让我感受深的是:当舞剑之前,虞姬向,虞姬跟霸王有句话,梅先生“贱妾献丑了”,火丁改了,“妾妃献丑”了,她把“贱妾”改成“妾妃”,对,一字之改,我想会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欣赏的期待,更加符合当代人的这种语言方式。而且,在火丁说“妾妃献丑了”的时候,火丁深深地、慢慢的往下给霸王施了一个礼,这个深深的、慢慢的施礼,和她的念白融为一体,一下就把观众带进去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多少东西?接着,离开后又重新回来,这时候是无语的,再次深深的施礼,万千的话语全在不言之中。所以,这个重新回来,是张火丁自己精心的处理,像这些方面,这些地方,我想都是她很细致、很认真地去做的地方。

 (小编:小编又要错愕!梅先生1955年拍摄的《霸王别姬》舞台艺术片中念的是“妾身献丑了”,也有舞台录音体现为“妾妃出丑了”。“专家”听得太少啦!可是即便梅先生是“贱妾”,张火丁改成“妾妃”,怎么就符合了“当代观众的欣赏和期待”呢?怎么就更加符合的当代人的“语言方式”了呢?在身段处理方面,什么火候做什么身段。梅先生出场也许水袖都不动,但是别人演就不行。台上加身段未必是高明的举动。)

 

当然,我们大家都对她那段舞剑非常期待,非常想知道她是怎么样(舞的)。虽然事先我知道有穗,我知道有穗会很难。可是我也看到,在这个戏的安排过程中火丁是怎么样勾着观众,火丁是怎么样勾起观众的兴趣。她是怎么样?她是退步出来,那个时候,那个剑穗是用右手是挽着的,其实观众看不见,一点点,观众其实看不见,一个转身,观众看到了剑穗,轰动了。然后舞剑(白燕升插话:教授,她在车里跟我讲,她说那个穗儿挺沉的,她说我彩排的时候呢,我挂住了一下,她说昨天晚上尽量让胳膊圆一点儿,到那个时候我是特别紧张的。这是她是一个创作者,刚刚在车里跟我说的最深切的感受,她说,这场戏我是最紧张的,下来之后,如释重负。)

  (小编:看了这一段“精彩”的描述,小编无语!这不应该是“专家”级的表述,标准“粉丝”级的。)

我是知道,这一段会,因为她在我们影视中心,无数次地排练这一段舞剑,每次练功,每次练完别的,最后才舞剑。因为舞完这段剑是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真的是搏命在演出。可是昨天她先是单剑,最后双剑,再把双剑展开的时候,剑穗又开,观众又有新的期待,看到她的表演,有新的高度,又给人新的感觉。这种节奏感,这种慢慢把观众的情绪推上高潮的这种处理,真是——渐渐往上走,这种、这种、这种结构,说明她,整个戏的安排,整个戏的前后——这个,这个,这个

(小编:“专家”不会说话了)

而且我真的很震惊,她舞完这段剑之后还能唱的,一段昆的,接着还有一段慢板。

 (小编: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梅兰芳196066岁还有全本《霸王别姬》的录音存世,不知“专家”作何感想?)

好,当然高牧坤也非常、非常的棒。我始终要强调,《霸王别姬》一直是一段生旦并重的戏,所以假如没有昨天没有高牧坤的那段,那、那个配合,我想也达不到这种高度。我原来看昆……这是昆曲净行的戏,净行的戏以京剧来演、以花脸来演,是要打“哇呀呀”的,高牧坤怎么打“哇呀呀”?我也是很期待。对啊,他当然不能像花脸, 他当然也不会像花脸一样去打“哇呀呀”。他有自己的处理,他的处理同样是非常的别致。

(小编:普及一下常识,所谓“生旦并重”的戏,一般指传统戏中老生和旦角并重的戏,而《霸王别姬》是“梅派戏”!除了杨小楼,没有一个人敢与梅兰芳“并重”。“专家”把昆曲《千金记》与京剧《霸王别姬》混为一谈,居然京剧《霸王别姬》成了“净行”的戏。那么高牧坤是“反串”吗?小编现在连这位“专家”是不是听过1931年长城公司梅兰芳、杨小楼《霸王别姬》唱片都不敢保证了。)

这也是的,但是呢,我也注意到他们两个人的配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虽然这个过程中,霸王和虞姬有相拥的镜头,当他们最后分别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搭一下手,真正的分离,简单的搭一下手,比起所有的拥抱,更加感动人,都更加给人深刻的记忆。

 (小编:什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此之谓也。)

当然,我也要祝贺前面的《金山寺》的表演,《金山寺》的表演如此干净、如此的纯洁、如此的优雅,也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给火丁的《霸王别姬》做了极好的铺底。

真的,昨天是我特别开心的日子,也特别开心的看到全国各地的观众来到北京,来看《霸王别姬》,真是我们“相约北京”最好的阐释。谢谢!

张火丁《霸王别姬》

小编来说两句

一出戏引起那么大的动静,也算是前所未有。

就演出本身来说,一个演员寻求自己的理想、寻求某种突破,做出某种尝试,应该都不是坏事,况且还有那么高的人气,张火丁有这个资本。 

但是改编自梅兰芳的经典剧目,首次演出之后的专家座谈会却让人看到的是另外一种情景,不由得感慨。

看光明日报客户端对于座谈会的报道,从官员、专家、学者、到戏迷,全都是一个字:好!

这里之所以要把傅谨的发言全文刊登出来,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专家都说了什么。

抛开任何的个人观点,小编只想问一句:张火丁第一次演出的《霸王别姬》真的好到连一个缺点都找不出来了吗?

参考。

艺术上,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喜报
后一篇:林中仙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