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桥嵩山寺
许荣海

无锡嵩山,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嵩山村,南朝后始见记载,别称少孤山。为南北走向,西沿锡东大道,南靠嵩山一路。山体以石灰岩为主,山上的树主要为松,大多数为近代栽种,山上野生麦莓(覆盆子)极多。山体因开采石灰岩青石而留下多处洞洼。元代《无锡县志》中记载,“无锡嵩山又名少孤山。”
山上有一寺,名嵩山禅寺。志籍载述:南朝萧梁年间(公元502-557年),西域嵩头陀与达摩先后去至,奇为神秀圣境,乃初创禅院曰“双林寺”,而寺所在小山则因嵩头陀而得名为“嵩”。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一个法号“物外”的和尚,见寺院久废,于旧址创立“观音禅院”。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当地人杨得彝舍地兴刹,古寺焕然,号称寺房五千,名景八处,香火郁盛,曾有登高诗赞曰:
“寺开丹幛里,人坐碧云间,
个中堪避世,何用买山钱”。
明宣德八年(1433年)至道和尚传徒弟净安得敕赐《嵩山禅寺》额,香火益盛,名列丛林之首。
古寺原有大钟,系嵩头陀亲制,声闻五十余里。可惜嘉靖年间,当地邑令找来一个铁钟,把古钟换走。
清康熙元年(1662),僧超果重修。乾隆六年(1741),嗣法,际旭建钟楼于东隅;四十九年,朗悟重修。嘉庆元年(1798),遭火;七年,瑞日募捐重建。以后岁倾月圮,至抗战时期,只剩大雄宝殿。
2008年,无锡当地政府拨地100亩,计划依山傍水修复古刹,周边是绿化植物园,以形成“三夏自生寒,九冬亦见翠”之古有环境。
我国以嵩山为山名的有河南登封的嵩山,浙江义乌的嵩山和江苏无锡的嵩山。三处嵩山,都与佛教东来有关。
近年,在无锡市厚桥嵩山禅寺内,明清时期的老大殿修缮一新,得到文保专家和信教群众的一致认可。据悉,修缮资金全部由厚桥企业家和信众出资捐助。“嵩山寺大殿”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修建于清朝时期,是无锡市现存早期佛教寺庙大殿的典型实例。因年久失修,被认定为危房而常年关闭。厚桥街道高度重视宗教活动场所的文物保护工作,组织文保专家进行现场勘查,请资质单位设计老大殿修缮方案并经无锡市文化遗产局审核批准。同时,街道以非公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企业家积极参与文物保护。
2013年无锡嵩山地区信众祈请到明琛大和尚驻锡主持,现已修复了建于清朝的老大殿,新建了文殊
普贤
观音
地藏等配殿。殿堂巍峨,佛像庄严。古刹又重换新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