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石莉娟唱的民歌《绣荷包》

(2019-02-16 11:19:48)
标签:

文化

分类: 一代精英

评石莉娟唱的民歌《绣荷包》

薛明

评石莉娟唱的民歌《绣荷包》

石莉娟的《绣荷包》,大量吸收锡剧四大名旦之-姚澄的演唱方法,拖腔、装饰音都很像姚澄。我向石莉娟了解,知道这段唱,就是我师母姚澄亲授给石莉娟的。石莉娟的爷爷王月亭,是无锡县锡剧团的老生演员,也是姚澄的师弟。我是无锡县锡剧团的编剧,是姚澄丈夫叶至诚的学生。石莉娟按辈份,总叫我伯伯。

在无锡县文化大院,我是看着石莉娟长大的,她每天歌声不断,女孩子却像个男孩。我在二楼走廊,经常看她爬到矮墙上去。我怕她掉下来跌破了头,每次被我看到,便要训斥她一顿。石莉娟后来说:她小时候最怕见的,就是薛伯伯的那双高度熊猫近视眼。

我亲耳听她学唱锡剧《赠塔》,启蒙老师是我团名旦高凤英;后来听说去唱评弹,再后来不知去向了。直到无锡市电视台天天播放她演唱的《二泉映月》,我从似曾相识到确定认识:石莉娟。她爷爷王月亭一直喊的“小石头”。

听说石莉娟考取苏州评弹学校,不久,便成为学校的尖子。她自费去南京学习声乐,借住在我师母姚澄家。当年我老师叶至诚还在。有天师母去参加省人代会,留下石莉娟和我老师。吃中饭时,我老师喜欢咪两口黄酒。喝酒时,听到石莉娟在我师母的录音机旁、边听边唱著名评弹演员徐丽仙唱的《情探》。我老师听曲是行家,要石莉娟单独唱一遍“梨花落、杏花开” 。一曲听完,直夸石丽娟唱得好。师母开完会回来,我老师对师母夸石莉娟聪明,用苏州话说:“该小娘吾唱得灵格,姚澄,收俚做仔学生吧!”

按辈份,石莉娟是姚澄的孙女辈,没有张罗收徒,但从此我师母便使劲教石莉娟。先教民歌《绣荷包》、《无锡景》。这里只说石莉娟学《绣荷包》。

有次,我老师叶至诚听师母姚澄教石莉娟《绣荷包》,不知他是被我师母教育晚辈的责任心感动了,还是夸奖石莉娟的学艺认真,边听边轻轻拍着桌子,竟然掉下了眼泪。这教与学《绣荷包》的一幕定然非常感人。石莉娟一定学得很像,很投入。否则,我老师怎么会掉下眼泪呢!

我听录音,石莉娟哪里学像了姚澄?反复听过,发现石莉娟真的掌握了姚澄流派的唱腔特点:嗲!

姚澄嗓音甜糯柔美,略带苏州语音。她的唱总是刻画人物的,吐字清晰、准确,运腔委婉多姿、华丽典雅,表演人物内心情感深切细腻。著名音乐家郑桦先生总结姚澄流派唱腔的特点是:嗲!

第一绣,要绣啥

要绣要绣天上团圆月呀团圆月

月亮旁边绣颗星

你比月亮我比星,呀,我比星哎

星靠月来月靠星,不离分

石莉娟在这首民歌的演唱中,学的是姚澄的运腔,始终抓住一个“嗲”。在拖腔中,一般常用“啊”音,但石莉娟在“你比月亮我比星,呀我比星” 用“哎”拖音,外加衬字“哎哎呀”!这完全是姚澄的唱法。石莉娟学姚澄唱民歌,学到家了。

这里要告诉中青年一个秘密,在五十年代初,江苏省锡剧团排过一组小戏,其中一个就是《绣荷包》,姚澄主演。这段唱,是姚澄首唱,原本就是地方戏一段唱曲。锡剧唱民歌、小调,是常见的,譬如《孟姜女过关》唱“春调”。石莉娟唱的《绣荷包》,姚澄是原唱。

石莉娟唱的锡剧、沪剧、评弹,都很好。她融会贯通,运用于她的歌唱艺术。她唱的江南民歌、包括《二泉映月》,有浓重的地方特色,有细腻的小腔处理。她学得到家,用得灵活,所以非常好听。她的吐字,是借鉴评弹的方法,分字头、字腹、字尾,听她的唱,韵味十足,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绣荷包》,她唱得好,主要是她精心钻研锡剧姚澄流派唱腔,最终独树一帜。但她唱的已经是江南民歌,不是锡剧。

锡剧的老艺术家都有扎实的民歌基础,锡剧的后来人,学前辈的唱时,不妨像前辈那样多学些民歌和兄弟剧种的唱腔,不仅仅去学前辈现成的唱段。现在成名的中青年锡剧演员,没有经过石莉娟随姚澄学唱民歌这一关,唱腔中总觉缺了点什么。

江南的歌唱家中,潜心学习江南曲艺、地方戏的,据我所知,石莉娟是第一位。她唱评弹、锡剧,不仅学得像,而且唱得好。时至今日,她还有计划地向锡剧姚澄流派深入学习,先学好戏曲流派,再唱好歌。石莉娟的学习思路是正确的。

追忆老中青民歌大家,有多少是从地方戏中脫颖而出:郭兰英来自山西梆子,李谷一来自湖南花鼓戏,李娜来自豫剧,于文华来自评剧,李玲玉来自越剧 ,吴琼来自黃梅戏,石莉娟来自锡剧和评弹,……反正,民歌歌唱家,都会从自己熟悉的地方戏中汲取养份,就似大树总有广茂的地下根系。

石莉娟已经记住,学习姚澄流派唱腔的特点之一:是嗲!嗲,就是抒发感情,就是抒发水淋淋的太湖女儿之情。

                2019/2/15/16 58无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