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张泾寨门严氏宗祠
许荣海

张泾严氏宗祠,位于无锡市锡山区张泾镇北黄玫山,因元末张士诚部将莫天佑在黄玫山曾驻扎营寨而改名寨门。祀东汉高士严子陵。 祠始建于明初,嘉靖年间毁于倭火,清乾隆十八年(1753),无锡寨门严氏重建严子陵先生祠,祠内置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屏风。
严子陵祠在无锡市锡北镇张泾寨门小学内,祠门上书有“严子陵先生祠”,坐北朝南,内有花厅称“敬谊堂”,现为无锡市文保单位。古镇寨门,相传因元末明初名将莫天佑在此驻军扎寨而得名,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此地亦是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故里。无锡寨门严氏之祖元朝至正年间自苏州甪直迁居于无锡寨门,其鼻祖即汉高士严子陵。
严子陵名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浙江会稽余姚人。年轻时便很出名,与光武帝同在太学学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光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到,安排在京师护卫军营住下,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将书简扔给送信的人。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办事可就要身首异处了。”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严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说:“严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有次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回归浙江富春山,做了被誉为神仙隐士梅福的女婿,就在富春山过着隐居林泉,垂钓江滩的耕种生活。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征召他,没有去。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桐庐富春江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而“严子陵钓台”经过历朝历代修复和完善,因风景秀丽,山水如画。如今业已成为杭州地区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严氏后裔严宗一,于元末至正年间(1355年前后)移居寨门,在山明水秀的江南鱼米之乡繁衍生息,一派兴旺发达。至清代后人遂建祠堂,当时建筑宏伟宽敞。祠堂前有大清皇帝“圣旨”两字高大石牌楼,门前列二只青石狮子,内有三米高、四米宽,用柏子树制,刻有书法家王士元所书北宋范仲淹的名篇《严子陵先生祠堂记》屏风。
严氏18世孙清资政大夫严紫卿,光绪初年(1875)曾在左宗棠幕府协理湘军营务,深受器重,故而有幸得到清两江总督左宗堂题撰的宗祠正厅“山高水长”匾和抱住联。祠内还有李鸿章楹联,黎元洪贺经正建咬廿周年匾,煮炎培题书“敬老劝学”匾,及严紫卿任陕西按察使司带回“肃静”、“迴避”两块“头行牌”,所有这些,均在“文革”中被毁。
幸有关资料尚有纪录左宗棠所题楹联:
让他高士千秋,阿谁天子论交,神仙作婿;
分得富春一脉,依旧溪光如画,山色宜人。
上联颂扬了严氏先祖一一东汉高士严子凌的高风亮节。因其岳丈栴梅福素有神仙隐士之誉,故有“神仙作婿”之说。此处的“阿”,表示询问。下联赞赏寨门严氏,颇有先祖神韵风骨。虽时过境迁然而在山明水秀的江南鱼米之乡繁衍生息数百年,一派兴旺发达,依旧“溪光如画”、“山色宜人”,与富春祖先一脉相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