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象无形大声无音的开拓者
大象无形大声无音的开
拓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181
  • 关注人气: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锡芙蓉山双刹贤寺

(2017-08-31 10:07:57)
标签:

历史

分类: 诗/歌词/对联

无锡芙蓉山双刹贤寺

许荣海

无锡芙蓉山双刹贤寺



    
芙蓉山双刹寺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镇东部。原芙蓉山分上山、下山两峰,上山又名龙井峰,下山又名太乙峰,山呈马背状,道似蜈蚣形,故俗称蜈蚣岭。旧时两峰寺庙密布:有五寺院、徐偃王庙(又称周偃王庙或偃王庙)、普济庵等,龙井峰上共有十三殿,如千手观音堂、雷尊殿、玉皇殿、三茅殿、星宿殿、大老爷殿、华佗祖殿、癞疥殿等,这十三处殿堂分成三个寺庙。两峰共有龙泉、绣球墩、环翠楼、倒砌墙、一壶泉、蜈蚣岭、大戏台、石公石婆、金鸡石、仙人座椅、仙人足迹、仙人钉鞋印、月亮河、棋盘石、无底田螺、石门、万笏朝天、弹子坟及鸭城渔火十八景。可惜,数千年的古老寺庙群,佛教、道教艺术珍品、千年古杏及所有名胜古迹,现都已毁。现芙蓉山也夷为平地,仅留下一小丘落。       
    
芙蓉山之所以称之为芙蓉山,因坐落于芙蓉湖中而得名。芙蓉湖又名无锡湖、射贵湖,五六千年前,芙蓉湖是太湖平原上除太湖外的第二大湖。水面15000多倾,面积接近半个太湖。因梅雨季节经常泛滥成灾,故古时无锡治水,必涉芙蓉湖。随着漫长的治理与开发,沧海变桑田,芙蓉湖逐渐被筑圩田所湮没 芙蓉山曾是一座水宽山远烟岚洞,柳岸萦回在碧流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钩蓬的美丽之山。昔日的芙蓉山虽然不高,仅有44米,周围8华里。登临芙蓉山巅,但西可极目西高山,北可遥望斗山、夹山,东可眺见胶山、吼山,南面洋婆圩,北兴塘近在咫尺。一到春天,满目苍翠。
    
文革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97年当地佛教信徒在原芙蓉山麓、倪瓒墓之西侧,重建芙蓉山佛教活动点,取名双刹贤寺。经几年棼力,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龙云楼、念佛堂、往生堂、斋堂、安养斋等殿堂设施,占地近二十亩,建面积达308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已初具规模。
    
本寺有许多镇寺之宝,如:55尊铜佛,各种木雕(包括紫檀的佛像、观音、紫檀镶玉的屏风、紫檀根雕的多心经)精品等。关键是这些物品不仅仅只有几件,实有好几十件。这些都是近几年,永修师傅给芙蓉山寺带来的宝贵财富,正因为如此,由永修师傅改寺名为芙蓉双剎贤寺。关键的是,这些宝贝的来历都很有缘分。笔者有缘,也聆听过永修师傅说起几次。
    
永修师傅是武进横林人,半路出家,长期在上海担任语文教师,是忠实的佛教信徒,现年过七十古稀,却精神矍铄。
    
据永修师傅自已说: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中原地带的山中有座寺庙倒塌了,他看见了一个香炉,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可看不清楚。于是,永修师傅就想方设法地联系到了这个地方,知道了确实此地半山腰上有座寺庙倒塌了,很多明朝、清朝的铜铸佛像、观音、蜡扦都散落在民间了。巧而奇的是,寺庙所在地的村委主任也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人告诉他,最近有个大师要来这里找、请佛像、观音等宝贝,而这些佛像、观音的最好的保管者就是这个师傅。于是,就有了这段奇缘。而且,每件宝物的来历都有一段故事。
    
现各殿堂檐廊门口室内悬有许多由永修师傅撰写的抱联,永修师傅虽与佛有缘,並曾是语文教师,而且对联内容贴切,但对楹联规则却一窍不通,寺中共悬有抱联五副,无一副沒毛病,如:
    
大雄宝殿门口檐廊:
        
净土法门,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捷径;
        
持名一法,是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慈航。
    
上下开头四字,明眼人一见就不对仗,而且字不规则重字,这在对联中是很忌讳的。接着诸佛诸租上圣下凡也不对仗,上联是上、下,而下联是诸、诸众生佛道也对仗不工,本联几乎全不对仗,而且平仄混乱。

 

 

许荣海



    
芙蓉山双刹寺位于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镇东部。原芙蓉山分上山、下山两峰,上山又名龙井峰,下山又名太乙峰,山呈马背状,道似蜈蚣形,故俗称蜈蚣岭。旧时两峰寺庙密布:有五寺院、徐偃王庙(又称周偃王庙或偃王庙)、普济庵等,龙井峰上共有十三殿,如千手观音堂、雷尊殿、玉皇殿、三茅殿、星宿殿、大老爷殿、华佗祖殿、癞疥殿等,这十三处殿堂分成三个寺庙。两峰共有龙泉、绣球墩、环翠楼、倒砌墙、一壶泉、蜈蚣岭、大戏台、石公石婆、金鸡石、仙人座椅、仙人足迹、仙人钉鞋印、月亮河、棋盘石、无底田螺、石门、万笏朝天、弹子坟及鸭城渔火十八景。可惜,数千年的古老寺庙群,佛教、道教艺术珍品、千年古杏及所有名胜古迹,现都已毁。现芙蓉山也夷为平地,仅留下一小丘落。       
    
芙蓉山之所以称之为芙蓉山,因坐落于芙蓉湖中而得名。芙蓉湖又名无锡湖、射贵湖,五六千年前,芙蓉湖是太湖平原上除太湖外的第二大湖。水面15000多倾,面积接近半个太湖。因梅雨季节经常泛滥成灾,故古时无锡治水,必涉芙蓉湖。随着漫长的治理与开发,沧海变桑田,芙蓉湖逐渐被筑圩田所湮没 芙蓉山曾是一座水宽山远烟岚洞,柳岸萦回在碧流小湖香艳战芙蓉,碧叶田田拥钩蓬的美丽之山。昔日的芙蓉山虽然不高,仅有44米,周围8华里。登临芙蓉山巅,但西可极目西高山,北可遥望斗山、夹山,东可眺见胶山、吼山,南面洋婆圩,北兴塘近在咫尺。一到春天,满目苍翠。
    
文革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1997年当地佛教信徒在原芙蓉山麓、倪瓒墓之西侧,重建芙蓉山佛教活动点,取名双刹贤寺。经几年棼力,已建成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地藏殿、龙云楼、念佛堂、往生堂、斋堂、安养斋等殿堂设施,占地近二十亩,建面积达308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已初具规模。
    
本寺有许多镇寺之宝,如:55尊铜佛,各种木雕(包括紫檀的佛像、观音、紫檀镶玉的屏风、紫檀根雕的多心经)精品等。关键是这些物品不仅仅只有几件,实有好几十件。这些都是近几年,永修师傅给芙蓉山寺带来的宝贵财富,正因为如此,由永修师傅改寺名为芙蓉双剎贤寺。关键的是,这些宝贝的来历都很有缘分。笔者有缘,也聆听过永修师傅说起几次。
    
永修师傅是武进横林人,半路出家,长期在上海担任语文教师,是忠实的佛教信徒,现年过七十古稀,却精神矍铄。
    
据永修师傅自已说: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中原地带的山中有座寺庙倒塌了,他看见了一个香炉,还有很多别的东西,可看不清楚。于是,永修师傅就想方设法地联系到了这个地方,知道了确实此地半山腰上有座寺庙倒塌了,很多明朝、清朝的铜铸佛像、观音、蜡扦都散落在民间了。巧而奇的是,寺庙所在地的村委主任也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人告诉他,最近有个大师要来这里找、请佛像、观音等宝贝,而这些佛像、观音的最好的保管者就是这个师傅。于是,就有了这段奇缘。而且,每件宝物的来历都有一段故事。
    
现各殿堂檐廊门口室内悬有许多由永修师傅撰写的抱联,永修师傅虽与佛有缘,並曾是语文教师,而且对联内容贴切,但对楹联规则却一窍不通,寺中共悬有抱联五副,无一副沒毛病,如:
    
大雄宝殿门口檐廊:
        
净土法门,实上圣下凡速成佛道之捷径;
        
持名一法,是诸佛诸祖普度众生之慈航。
    
上下开头四字,明眼人一见就不对仗,而且字不规则重字,这在对联中是很忌讳的。接着诸佛诸租上圣下凡也不对仗,上联是上、下,而下联是诸、诸众生佛道也对仗不工,本联几乎全不对仗,而且平仄混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