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池莉《来吧孩子》摘录及感想——魏爱春

(2014-09-29 16:36:23)
标签:

育儿

教育

    导读: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池莉
     《来吧孩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池莉的最新纪实文学。书中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直到她升入大学后的生活经历,其间池莉更多地谈到了她是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人的。池莉希望用自己和女儿的成长经历告诉大家,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方式,还有其他选择。
     《来吧孩子》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写她历经父母离异、体验人心险恶,始终保持一颗宽厚善良之心;写母女两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夹缝,最后毅然决定求学英国,获得理想中的教育
……面对女儿,池莉笔下处处充满着感动乃至感恩,她认为女儿的成长不只是简单的家庭教育, 更是自己和女儿的共同成长,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的一次自我教育历程。此外,池莉结合女儿的成长,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进行质疑。她希望用自己和女儿的成 长经历告诉大家,孩子成长和教育的方式,还有其他选项。 池莉认为,人生没有起跑线和终点的区别,一切都是过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认真地经历、感受和体会,所以,她认为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混账至极。

《来吧孩子》摘录:

    世上有一种爱,最是没有道理可讲,这便是母爱。

  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有不顾一切保护幼仔的使命感在血液中顽强地生着、发着、汹涌而澎湃,凭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还原,也许是因它没有道理,也许因它就是道理本身。

  前年看法国纪录片《帝企鹅日记》,去年看法国纪录片《白色世界》。看着,看着,泪眼蒙咙,恍惚有了被照见的感觉,原来帝企鹅是自己,北极熊也是自己。

   帝企鹅是雌雄双方密切合作尽心竭力共同抚育后代,这里头,父爱也就是母爱,同样山高海深,是为人师表的楷模。而北极熊,则是单亲妈妈的榜样。熊妈妈独自 挖掘雪洞,钻进去,生养幼仔,三个月里光是奶孩子自己完全不吃不喝。到最后有的熊妈妈甚至衰竭到连爬动都很困难了。而在此后的日子里,熊妈妈一边喂养和调 教孩子,一边还得随时警惕和防备熊爸爸的来袭。雄熊不要孩子,它只要女人。最近我还读到了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物质生溉》,巧的是,早在 80年代,她就已经通过电视看见了北极熊妈妈哺育幼仔的故事,她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而母爱的神奇力量却让她简单的笔触有格外的动人之处。我原来以 为杜拉斯最感人的是她的小说《情人》),看来也不仅仅是,显然女人还有一种最爱,因杜拉斯是一个母亲。

   遗憾的是,我不是帝企鹅也不是北 极熊,我是人类。动物到底更简单。动物根本不懂伪饰。动物完全遵循本能法则。也许我们会庆幸自己脚下的土地不是冰封雪盖、气候严酷的南极或者北极。然而, 人类的社会环境和气候会更好吗?我看未见得。人世间的母爱,有人世间的种种好,也更有人世间的种种难。

  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一个女儿。她的名字叫亦池。我十月怀胎小心翼翼,分娩一个昼夜无法出世,最后她脐带绕脐三周,宫内窘迫,胎心微弱,我紧急地做了剖腹产。 亦池沙哑地艾,艾哭着,带着一丝幽怨来到这个世界。从此这个世界上便有一个毛茸茸的瘦弱的小家伙是我的孩子了!看着她,我既欣喜又心酸还生生地心疼, 那真是大千世界万般寻觅也无法言表的感觉,惟有神迹给予证明。那是连我自己都莫名其妙目瞪口呆的神迹:当我麻醉醒来,怀抱新生的婴儿,只有静静的一刻,忽 觉胸脯里头一阵热潮,千万条小溪活生生奔流涌动,再低头一看,洁白的乳汁就朝孩子喷射出来了——这难道不是神迹吗?难道这还不够让一个女人深深震撼和乖乖 折服吗?

从此,我就再也舍不下孩子;从此,我也就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她是属于你的,你也是属于她的;从此,我的孩子我带定了!再苦再难再累,我绝对不会把她交给任何人养护。

 

    读后感想

     池莉最成功的作品是她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女儿很小的时候,她便让她在亲近大自然,疯狂的嬉戏玩耍中寻找快乐和幸福,她甚至不让女儿写作业,不参加培优班、提高班,这让中国许多家庭的父母们感到匪夷所思。

  该书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记录下她与女儿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不要求女儿的成绩如何优秀,而更注重女儿能力的培养。她让女 儿从小学会接触自然,学会阅读,学会与人交往。她教会女儿从快乐中学习,母女两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夹缝,最后毅然 决定求学英国,获得理想中的教育。面对女儿,池莉处处充满着感动乃至感恩,她认为女儿的成长不只是简单的家庭教育,更是自己和女儿的共同成长,甚至可以说是自己教育女儿的同时进行了一次自 我教育历程。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妈妈,深深地感悟到几点:第一,要让孩子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心境和情操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情商 很重要。第二,母女之间亲如朋友的关系令人羡慕。池莉把孩子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了女儿,她可以不参加任何活动,可以放弃所有的外出,只是在家专心陪 伴女儿,她把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用在女儿身上,女儿在她的陪伴下安心、自由、快乐、幸福。第三,她勇敢地向中国的教育机制体制发出质疑和抵抗,独辟蹊径, 大胆地尝试适合自己的求学方式,实践证明,这条路走对了。也许,出国求学并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现状。但她敢于向现实挑战,这需要多勇气和魄力。希望我以后也能将孩子塑造成一个对社会、对自己有用并快乐的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