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简单地教,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学生的成绩,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必须直接面对的现实。
为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素质的发展,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不可回避的教学目标。
要达成上述两个目标,我们不能靠“量”,靠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负担来实现,而是要靠“质”,靠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轻松地学、快乐地学、智慧地学。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关注:
一、三原则:(1)主体性原则:课堂上我们要坚持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解开束缚在他们身上的那根无形的“绳”,充分地相信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有所不为”,从教育教学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所为”;(2)趣味性原则: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趣味而趣味,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兴趣才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内驱力。(3)简约性原则: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与环节的简约、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数学知识的归类压缩,都能使教师的教学简单有效,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二、三规律:(1)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因材施教,例如我们对待学困生不能盲目地给他们补课,而要找准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困难的根源。如果因为习惯不好,那就想办法培养习惯;如果是学习基础不好,就强化基础;如果心理出现问题,就从培养健康的心理出发……(2)认识规律:学生往往对自己熟悉材料比较感兴趣,要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材料,应该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地域背景,并对所学材料进行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包装,以达到最佳效果;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出发,找准学习的起点;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的,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关键是,教师要搭好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桥”。(3)成长规律:教育是慢的事业,我们要学会等待,寓教育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用我们的教育智慧点亮孩子迷惘的双眼。
三、三标准:(1)教学目标要“准”而实际;(2)教学环节要“少”而实效;(3)教学媒体“简”而实用。
四、三环节:(1)导入“快”而“趣”;(2)探究“慢”而“透”;(2)练习“精”而“活”。
五、三落实:(1)落实课内作业,每节课都给学生留有独立作业的时间(2)落实课内批改,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3)落实课内辅导,变课后补课为课前补课或课内补课。
简单教数学具体如何达成,我们要做到:
一、有准备地教:不能凭经验上课;把显性教案内化为隐形教案;实现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师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和谐统一。
二、怎么教才算简单:把握数学的本质,即基本概念的理解、思想方法的渗透、思维方式的感悟、学习品质的培养。
三、教什么是简单教的前提:读懂教材,既要读懂一节课的教材的意图,又要从单元、从模块知识体系去考虑;在原有的教材编排内容的基础上修改教材,让例题和习题价值最大化。
四、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学生已知什么,就从学生已知的开始;学生会怎么想,就尽量让学生的想法暴露出来;学生有哪些学习困难,就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五、有准备地学:给学生搭好台阶,帮助学生排除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关注后进生的课前补;让学生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