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力: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管建刚

(2012-09-16 18:15:08)
标签:

教育

读书

文化

科研

分类: 语文教研

故事力:儿童作文的核心素养

    [专家简介]管建刚,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8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著有《不做教书匠》《一线教师》《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训练系统》《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一)作文:全面展开的惨痛代价

    儿童写作文,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又得写;才写了,又得写;才写了,又得状物;才,又得写建议”……

    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师教得力不从心,学生学得应接不暇。说教得力不从心,老师要对付那么多种类的作文,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说学得应接不暇,这个刚上手,还没捂出点热气,又塞来个新东西。猫头上抓抓,狗头上挠挠,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出个样,只好猪头肉,三不精

    这怨不得老师。教材里,看图作文、编写童话、状物作文、写景作文、写人作文、记事作文、写日记、写新闻、写建议书、写请假条、写调查报告、搜集资料写作文、扩写改写、写信、写读后感……教材这么编,老师自然这么教呀。

    钢琴、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琵琶、吉他、笛子、箫,乐器种类繁多,学乐器,没有人说,要从钢琴,所有乐器,通学一遍。篮球、排球、台球、桌球、九球、乒乓球、橄榄球、手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球类也多,学打球,也没有人说,要从篮球高尔夫球,所有的球,通学一遍。爱读书,好事;你若想,古代的、现代的、流行的、经典的、黄皮肤的、白皮肤的、黑皮肤的书,全不放过,通读一遍,阎王爷知道了,一定生气,哪有那么傻的人,召你去得了。

    一个人再有天赋,也禁不起瞎折腾,姚明打球,若要从篮球打到排球排球打到橄榄球橄榄球打到羽毛球,一轮回下来,估计姚明该宣布退役了,想必,那个姚明也没资格去宣布退役。琼瑶不会放下自己的爱情小说,去学余秋雨写文化散文;金庸不会放下自己的武侠小说,去学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每个人只要找到自己的,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若浑身上下都是,这些想要同时开花结果,那人就不是,是了。

    人身上的,大都一朵朵地开,果,一个一个地。人,难得是开出第一朵,结出第一个。第一朵开了,结了,第二朵、第三朵,也就容易了。大师们往往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美学家、教育家,大师真是有才啊。要知道,人家不是一下子多才的,一口井出水了,挖第二口井;第二口出水了,挖第三口井。全面发展,不是一上手,什么都要学,全面展开地学。全面展开全面发展,产出的往往是全面平庸全面平庸又生出个全面憎恶;人,处在平庸的位置上,要么憎恶位置,要么憎恶自己

    儿童作文,要从全面展开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要一口、一口地挖。姚明、易建联,一看那海拔,打篮球的料,先篮球。作文这东西,放眼望去,哪个学生适合写童话,哪个学生适合写诗歌,哪个学生适合写新闻,谁也没那个眼力啊。

    只有挨个儿去试?挨个儿试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问题在于,你试出了这个孩子适合写新闻、那个孩子适合写童话、另一个孩子适合写报告,接下来,你怎么教?你若还跟前教材一个接一个地教,所有的都是白试

(二)故事:儿童最发达的作文神经

    其实,不要在外在的形式上折腾,外在的形式折腾不出什么来;要在内在的上折腾。不管练啥,少林豢也好,武当拳也罢,都得练桩功、掌功,那是,谁都丢不开。

    儿童作文的是什么?找到这个,也就找到了儿童作文的突围之路。我以为,儿童作文的,名叫故事力”——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儿童最基地、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

    故事力,好比练武之人的桩功、掌功;各种文体,好比各路拳术的一招一式。桩功、掌功没练好,招式再漂亮,一上阵,马脚尽露,花拳绣腿,禁不起人家结结实实的一巴掌。

    三年级作文,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学写故事;四年级、五年级,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学写故事。咬定故事不放松,三年级打好写故事的功底,不功利,六年级,还老老实实地写故事,花豢绣腿的招式,到中学去。功利的,六年级,学写信、学写新闻、学写读后感之类,一点也不迟;桩功、掌功练好了,其它好办。

    盯住故事,写上三、四年,每个孩子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只有看到自己的进步的姿态,才会喜欢作文。喜欢有望的事情,不喜欢无望的事情,小孩大人都一样。

    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我不担心他不会描写,会抒情,乃至议论;一个会写故事的人,我不担心他不知道写外在的景、内在的情。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封信,没什么难的,不清楚模式,好办,拿样本,看着写,错不了。一个会写故事的人,写新闻,一搜新闻写作格式,三下五除二,入门了。有了故事,写童话,好办了;有了故事,看图作文,好办了;有了故事,写好办了;有了故事,写动物,也好办了。

    我不相信,一个会写小说的人,会写不来信、写不来新闻和建议书,除非他不想写。故事力,儿童作文的牛鼻绳,牵一发动全身。抓住牛鼻绳,儿童作文便能从千头万绪的繁杂中解脱出来。

    真正练武的人,逃不了练桩功、掌功;真正写作的人,逃不了写故事。故事力,作文的童子功,童子功,什么时候练最好、最适宜?——当然是儿童期

    没有一位妈妈会给年幼的孩子,读一段马斯落的人本哲学;也没有一位妈妈会给年幼的孩子,读一段朱光潜的《谈美学》。妈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是故事,就是儿歌、童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那儿歌、那童谣,90%以上,带有故事性。

    识了字,能读书了,儿童读的第一本书,99%是个故事。走进教室,有孩子正读课外书,你借光,一翻,99%的讲故事的书。曹光轩、张之路、秦文君、杨红樱、梅子涵、沈石溪,那些炙手可热、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都是写故事的高手。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儿童喜欢故事。

    你给学生讲道理,孩子不喜欢听,你讲故事,道理藏在故事里,孩子喜欢听了。不管你讲什么,最能吸引儿童的,大都是有故事的那一段。有了故事,儿童便被你抓牢了。

   小的时候,没有电视,只有听收音机,故事连播成了我的最爱。听故事连播,不够过瘾,又听评书,评弹。儿童天然地具有倾听故事的欲望。现在,电视机取代了收音机,孩子喜欢动画片,每一个吸引孩子的动画片,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所有的制片商,不约而同地选择故事

   儿童的故事感,在其稚嫩而敏感的学前,就得到了滋润、滋养;儿童在拿起笔来之前,已经有了发达的故事神经故事感,儿童作文从故事入手,顺应了儿童的故事情节

(三)儿童:天然地具备故事属性

  最简单的写作就是最好的写作。简单到你不以为自己是在写作,那才是真正的写作。你总觉得自己在进行伟大的写作”“艰难的写作”“高深的写作,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又臭又硬。

    儿童作文,一旦指向儿童自己的故事,便有了写不完的事儿;儿童的生活本身就是故事构成的,儿童还是天生的制造故事的高手。儿童讲起自己的故事,时常手舞足蹈,忘乎所以;儿童写起自己的故事,很容易忘了作文,只觉得再次经历的那故事。那才是好的作文状态。

    没有一个儿童想过平静的生活;只有成熟得有点衰败的人,才想过平静的生活。孩子憧憬故事,迷恋故事,渴望故事。没有故事,儿童就似乎失去了活泼的气息。学习平平而在伙伴中有较高威信的孩子,往往都有制造故事领袖故事的杰出才能。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会把握不住故事事故间的差别,不小心,故事成了事故,于是一个个可爱的调皮鬼,都成了可恶捣蛋鬼。对于作文而言,事故性的故事,更曲折,更迷人,更吸引读的人。作文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够将你生活中的麻烦、委屈、不幸,转变为精彩有故事,转变为幸福的故事。

   后生进”“头疼生,他们都拥有丰富的故事。他们只是完全没有想到,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他们经历的事故到了作文里,居然会是一个个宝库。作文很简单,无非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儿。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从没有真正让儿童写自己的故事。有老师说,我也让学生写自己的故事,他们没故事呀。——不是儿童没有故事,而是儿童没有老师要的那种故事。儿童故事的价值观和大人要的故事的价值观,是如此地不同。

    小的时候,大人不要的香烟壳是我的宝贝。有一回,裤兜长了个洞,烟壳从洞里跑掉了,好一阵子,我都提不起神来。那烟壳,大人眼里只是扔掉的垃圾而已。反过来,大人眼中重要、重大的事情,孩子眼里,可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一个幼儿园孩子的眼中,脖子上的白金挂件,在他眼里,根本不如伙伴手里正玩的肥皂泡泡“7·23”事故,大人听了很震惊,一边玩溜溜球的孩子,他可能啥感觉也没有。大人总要让孩子写大人认为重大的、重要的事,比如“7·23”。事实上,溜溜球能否胜出,才是孩子关心的重大的、重要的事。

    一位同学在作文里称吴凡为狗凡。我说,绰号是美好童年的一部分,不过,绰号不应伤害当事人,当事人若不接受,以后就不要叫了。我问吴凡:你接受狗凡吗?我以为,吴凡一定不会接受,我可以顺着不接受往下讲。没想到,吴凡说我接受。课后吴凡告诉我,狗,在他们眼里,是跑得很快的动物,叫他狗凡,是夸他跑步速度快。

    不充分认识儿童、儿童故事,不充分尊重儿童、儿童故事的价值取向,作文教学不可能指向儿童的心灵,不会有实质性突破的一天。有人说,一切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儿童;一切教育的不幸,在于我们误解了儿童。作文教学亦然。当儿童写出了自己眼里、心中的故事,成人一棍子打过去:你那也叫故事,这些也都写成作文?一切都完了。

    那些成人眼里毫无价值意义的游戏,儿童可能制造出纯粹的故事。没有游戏的儿童生活是不可想象的。游戏的本质是故事、有游戏、有故事的儿童,才生活得精神抖搂的。排除在游戏、故事之外的儿童,总显得萎靡不振。儿童与故事的关系,恰似人和影子的关系,只有阴暗的日子,影子才会消失。哪怕一丁点儿的星光,影子就回来了。然而,儿童自身并不清楚,自己一天到晚活在故事里。生活中故事中的人不知道真相,正如地球上的人时常忘了地球引力一样。儿童没有感觉到他们在制造故事,这本身说明,儿童具有故事属性,儿童与故事浑然一体。

    有人说,故事是人的基因遗传的组成部分。这话不一定能从遗传学角度考证,不过,儿童真的离不开故事,有故事的童年才是充满生命质感的童年。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一定具有童真、童趣。儿童的作文指向自己的故事,那么作文就成为儿童心灵的窗口,经由这个窗口,语文老师将步入儿童的心灵世界,作文将成为师生之间一座心灵的桥梁。

    ——尽管教材里有各种类型的文体,然而公开课、教研课,95%以上的老师,选的是故事:写人的故事,记事的故事。那么多老师的选择,不约而同地指向同故事,看来,故事,真的是最适合儿童作文的。

 

(四)故事力:作文训练的时代

    两个孩子在一起,除了一起玩,只剩下你说你的故事,我说我的故事。绝少有孩子,坐下来,谈对生活、对世事的看法,即便有,也附加在故事后。儿童天然具备讲故事的冲动。当然,这不等于说,不用老师教,儿童便能写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指向故事的儿童作文,学生的学,有了向心力;教师的教,有了主心骨。这个主心骨,即故事力

    孩子怕作文,第一怕字数。拿起笔来,能轻而易举写上五六百字,作文还有什么可怕的?大凡写不长的故事,故事里的,都不开口,哑巴。如:有一天晚上,我有一道数学作业不会做,她就跟我仔细解题,但我怎么搞也搞不懂。妈妈就跟我一字一句地慢慢说,最终我们在11点前完成了。——妈妈跟我仔细解题,说了多少话呀,我怎么搞也搞不懂说了什么话呀。妈妈一字一句地慢慢说,又说了多少话啊。小作者呢,偏不让妈妈说一句话。只要让故事里的人开口说话,学生才能摆脱字数的困扰。

  故事力训练,从对话入手,最直接、最便捷:普通话时代,听觉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基本上,听到什么,写下来便是了。视觉语言、触觉语言之类,先得转化为内部语言,内部语言再转化为外部的的书面语言,多了一道坎。

    人物的说话,由提示语说的话组成。提示语,经常要写说话时的种种表现、想法,如:●“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头一甩,气愤地转身走了。一向对我有敌意的她,这次怎么跟我套起近乎来了呢?不能上当,试探一下敌情哦,我可能来不了,星期六要去上钢琴课。”——“说话句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能将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想法,全都进来。

   对话练习,大致要有以下步骤:(1)认识原来那么会说话。(2)认识说话句的五种形式。(3)表示的字词有很多。(4)精彩藏在提示语中。(5)提示语位置的细微差异。(6)说的话要符合人特点、身份。(7)各种说话句的综合使用。(8直接说话句转述的差异。(9)哪里写对话,哪里不写对话。(10)返璞归真的提示语

    绝大多数的故事,都伴随着一连串的对话,写好了对话,故事也就八九不离十地有声有色地写出来了。也有的故事,极少有说话。如:一个人做题目:

  到了考试,我领到卷子一看,还好,这都是我做得来的题目,我认真地做考试卷,终于写完了,然后,我一丝不苟地检查,下课铃响了,我趁着最后的时间再次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后,才放心地交了试卷。——考试,做题目,检查题目,没有说话,要写考试故事,怎么办?与外部语言相对的,叫内部语言,人会停止嘴巴的外部语言,内部的心理语言,则永远也断不了,哪怕你睡着了。做题目,检查题目,嘴巴不在说话,内在的心理语言,几乎可以把人淹没

    有了内部语言的注入,哪怕没有声响,故事也能讲得绘声绘色。有了内部语言的注入,故事力,有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下节是语文课,老师说要检查背诵情况,说话上再琢磨,老师的话就那么几个字,注入内心的感受,精彩了,文字便飞起来了: 糟了、糟了,我以为明天老师才检查,昨天做完作业,还上了一小时的网。怎么办、怎么办,要是背不出来,传到妈妈的耳朵里,不骂死我才怪呢。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要是抽到我不会背的段落,那就惨了。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脚得熟一点……

    人,容易关注外部的语言,忽视内部的语言。故事力训练的第二步,即关注内部语言,大致步骤有:讲故事:认识内部语言是相对外部语言的真实存在。猜谜语:体察活跃的内部语言。闭气60秒:感受并捕捉内在的心理感觉。谁写的:有一种内部语言叫推理选哪个:内部无处不在的隐性选择。突然袭击:有层次地写出内心体验。一次特殊的听写:作文要忠实自己的内部语言。经常性练习:和一个不是的东西对话。

    好的故事,不需要构思。正如百分百的美女,不需要化妆。化妆品的厂商们真该庆幸,世上百分百的美女实在太少。而女人们也庆幸,这世上有那么多的化妆品。世上完美的故事实在太少,故事也要化妆,好的构思,能补救故事的不完美。

    一只小鸟和一只驯鹿在森林里一起游玩。这故事,没什么吸引人的。苏教版课文《会走路的树》这么写: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作者巧妙地构思,将故事救活了。

  构思力的练习,小学可有如下内容:构思,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构思,弥补故事的不完美。构思,有一定的游戏规则。起步,让读者看出你的构思。升级,力争拥有几条构思线高明,藏起你的构思。构思,发现内在的关联。构思,把想成衣服构思,材料的整理与取舍。构思,寻找故事的曲折点构思,只是一种新习惯。

    围绕着转,老师教得明确,学生练得明白,两三年下来,学生的故事力,教之前和教之后,一定会有清晰的变化。有了故事力,故事了,一通百通,学其它的信啊、建议书啊、写人啊小狗的,也就简单了。两三年间,要见缝插针,相机练些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什么的,锦上添花,那最好。没有,也不碍事。

(五)结语:不是必要的补充

    指向儿童自己的故事,儿童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作文教学的重心自然从写什么转移到怎么写

    一语文老师说,三年级的孩子,写法上也能不教自通。我信。母语学习的神奇就在这里。甲同学无师自通了构思,不代表其他同学也能在构思上无师自通;甲同学3月无师自通了构思,其他同学12月也不一定能无师自通。甲同学的无师自通,也可能属于无意为之。老师顺着甲同学的构思构思,甲同学可以从无意为之,转为今后的有意为之。其他同学,可以从不知,由同学甲的,到自己的

    这就是我所倡导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故事力训练,亦应如此。

    又一语文老师说,不是所有的学生的长处,都在故事上。我信。教过一学生,爱写风花雪月的景,满是女孩的细腻的遐想。教过一学生,爱写诗,诗作屡见报刊,我向她坦白,管老师写不出你那样的诗。教过一学生,芝麻大的事,总能理出个一二三来。头头是道,理工大学的她来看我,我说,早看出你读理工的料。

    然而,这类学生毕竟少数,不占主流。占主流的是故事。绝大多数的学生,拿起笔来写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不占主流的,怎么办——因材施教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