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大科学家(因为在他获奖时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也是我崇拜的物理学家。用美国科学院院士戴森的话说:杨先生是20世纪与爱因斯坦、狄拉克齐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杨--巴斯特方程,在数学、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理论。这三项重要发现都具备获得诺贝尔奖金的资格。
杨振宁的成功,给我最大的启示有四点:
1.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根基。科学是抽象的、理性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感性的,为什么他对杨振宁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根本在于追求“理”。“认为万物之灵者也,顾合于画,造乎理者,能画物之妙。昧于理者,则失物之真”。事事求理,靠的是思索,最终考归纳。作为理论物理学家,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寻求世界的本质规律,方法不是一样吗?
2.为实现理想,而甘于寂寞,敢于放弃。杨振宁先生,从小家教极好,父亲是留美的数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贤妻良母。识字不多,但袁伟丈夫孩子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不张扬、能吃苦、能忍耐。父亲追求科学的精神、不亲吃苦耐劳的品格,造就了他沉稳、坚毅、甘于寂寞的良好风格。初到美国,他跟随著名的物理学家费米进行实验物理学研究,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杨振宁发现自己动手能力极差,被同学取笑为“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杨振宁在痛苦中,毅然放弃了花费两年多的实验物理研究方向,跟随“氢弹之父”泰勒进行理论研究,终获成功。
3.甘做人梯。杨振宁发表的多篇重要论文,大都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这一点一直让我困惑,从这本书中我才发现了其根本原因。杨先生甘为人梯。和李政道合作研究时,杨振宁已经是普林斯顿研究所的终身研究员,其对于陈问题的研究已初有成果。而那时的李政道,仅仅是在普林斯顿进修的普通学者。对于宇辰问题的理解还很浅显。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研究中,其贡献主要归于杨振宁。当时的米尔斯知识来普林斯顿学习的博士后,被分配到杨振宁的办公室。但是杨振宁没有将研究成果归为己有,“只要贡献中有别人的哪怕一点,你都不该忘记”。这就是杨振宁。
4.心系祖国。杨振宁是海外物理学家中对中国贡献最大的一位。特别是在培养优秀的中国年轻物理学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