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经典诵读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2014-11-11 14:11:56)
标签:
365 |
经典浸润童年
滨城区第六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目前附设幼儿园两处,在校学生970人,在园幼儿近300人,在编教职工90人。学历达标率100%,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45人,小学一级教师36人;学校占地24600余平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米。近几年来,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滨州市教学示范校”、 “滨州市德育管理示范校”、“市级优秀交通安全示范校”、“市级文明单位”等70余项荣誉称号。
在学校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中华经典古诗文作为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的资源。近几年来,学校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载体,引导师生与历史古圣先贤对话,让经典滋润孩子的童年,让诵读丰厚孩子的人生,不断丰富和拓展书香学校的文化内涵和外延。下面就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为组员诵读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教务处一位主任任组长,各年级组长为副组长,全体语文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诵读研究指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教导主任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评价和考核;诵读研究指导小组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师生开展相关活动,开展培训、研讨;教务处、德育处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同时学校定期组织专人进行各班经典诵读活动的检查,并注意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学校对经典诵读活动的正确认识,决定了学校对这项工作的足够重视。诵读活动有近期规划,并纳入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及教学工作计划中,并专门制定具体可行的诵读计划。在经费投入方面,建立两个高标准阅览室,每年安排3万多元用于购买经典书籍,组织编写教材,积极外派教师参加诵读培训研讨活动,在资金支持上给予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培训 ,强化师资。
指导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的指导策略。因此,围绕古诗文诵读我校组织了各类专题培训。① 定期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经典诵读培训活动。如,教务处李艾茵和德育处雷敏两位主任以及孙立刚老师分别参加了市、区级经典诵读专题研讨活动;学校也定期开展全体教师参加的专题培训研讨,如听取台湾王财贵《一场演讲百年震撼》视频报告等。② 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夯实教师的古诗文底蕴,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二、打造校园文化,营造诵读氛围 。
1、多维共建,提亮经典。
“昔孟母,择邻处。”说明了育人环境的重要。为了能让学生提高阅读经典的意识和兴趣,我们在学校着力营造儒雅书香的校园环境。我们充分利用走廊墙壁、教室黑板报,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墙壁。校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走廊、橱窗上的名言警句,经典诗文等书法作品,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2、多措并举,宣传经典。
学校领导率先垂范,利用教师例会、教研会、升旗仪式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必要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小学生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的益处。学校开展的有关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报道,扩大影响。一直努力地追寻着书声琅琅、文墨溢香的校园文化品味。
3、多时共用,渗透经典。
在滨城区第六小学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由墨香、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养: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十五分钟的配乐诵读,中午学生到校后一刻钟书法训练,内容就是经典诗文篇目,陶冶着学生的性情,红领巾广播站的诵读栏目,开拓着学生的视野。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全校诗文诵读比赛活动,时时处处经典相伴,诵读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里。诗意盎然的班级,丰盈着学生的生命。
三、开展丰富活动,彰显经典魅力。
为使经典诵读活动落到实处,学校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比学赶超,激发热情。
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诗句接龙,有你问我答,有话剧表演等。
2、形式多样,激趣践行。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走近诗人”的探究活动,通过研究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诗人的生平、写作风格、背景、创作故事等,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古韵童声”,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四.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诵读合力。
学校的经典诵读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资源整合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在整合资源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1、多科聚力,共享经典。
诵读经典已被开发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学校组织语文骨干老师编写了教材,共十二册,每学期一册,每册至少二十篇课外古诗词,一二年级每周一节有古诗课,一至六年级每天都有一刻钟晨读,均由语文教师兼任。经典诵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工作,也是全体教职工共同的任务。语文课上,不但让学生在课本中学习经典诗文,而且适时补充更多适于儿童诵读的篇目让学生在经典诗文中徜徉;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在经典中成长,对每一篇诗文都熟读成诵;书法教学中,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跃然纸上,陶冶学生的情操。
2、亲子诵读,家校联合。
诵读经典也要把家庭这个资源很好的利用起来,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取得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为此,每学期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校诵读活动,要求建立家庭书橱,倡导亲子共读活动,并通过评选书香家庭活动予以激励考核。这样很好的实现了家校联合,诵读实效显著。
3、假期诵读,经典相伴。
学校每逢假期都会为孩子们组织主题鲜明的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学习计划,并将自我读经评价机制融入其中,使孩子读经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五.注重效果评价,提升诵读内涵。
1、对诵读工程建章立制,加强监督检查。规定各班黑板报设有每周一诗专栏。学生每天背诵时间不少于20分钟。要求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推出一诗进行赏读,班级周周考核每周一诗。每天有领导班子和学生两条值勤线进行过程监督检查,其结果纳入教师和班级考核。采取抽查形式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考核的情况,作为班级、教师、学生评优的条件。制度的完善,检查力度的增大,进一步促进和保证了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活动效果。
2、组织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比赛。集体赛:每学期组织各班进行集体诵读比赛,展示一学期的班级诵读成果。个人赛:定期举办学生个人比赛。在各班推荐选拔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展示。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多种形式展演。如,每年六一儿童节、体育艺术活动以及科技艺术活动月等。此外,通过参加一年一度的市区两级集体诵读比赛和个人赛提升整体水平、培养诵读能手。
3、考核评价措施方到位,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员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每学期学校都对班级、指导教师、学生进行评价奖励,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古诗大王”“书香家庭”评选,并给予表彰奖励。在学生每学期末语文分项考查项目中,对经典诗文的积累是其中重要项目之一。经典诵读检查结果已经纳入学校期末班级和教师考评范围。
六.坚持推广研究,深化诵读成果。
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开展经典诵读的推广和研究工作。几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促进养成,丰富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发展,学生成长。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和了解当地革命先烈故事,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升底蕴,教师受益。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2009年,学校获区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小学组一等奖,2010年获市二等奖,2011年获得传承文化经典诵读大赛优秀组织奖;教师有多篇诵读论文获奖,2011年顾柳清同学代表滨城区参加滨州市首届九洲铜声杯“抒发爱国热情。传承文化经典”朗诵大赛,获二等奖;袁桂玲、李艾茵教师被评为滨州市诵读指导优秀教师。
目前,经典诵读已成为学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诗文犹如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之中,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为了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化、巩固诵读已经取得的成果,把经典诵读活动更加有效持久的开展下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