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发《央视这种扭曲命题也是“蹭炒”7

(2025-08-13 10:21:29)
 重发《央视这种扭曲命题也是“蹭炒”!》

            昨天,一个好友打电话给我,说看了我写的《央视这种扭曲命题也是"蹭炒”!》,虽然指出了央视的相关命题是扭曲的、倒错的、不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是一种不好的文风和蹭炒,但没有阐述理由,希望我在这方面做个补充。我答应了他的希望,故现在试着改写重发如下——

      长期以来,央视搞了一个扭曲的命题形式——《XX里的XXXX》,如《灯火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绘画里的党史》,最近又搞出一个《非遗里的中国》和《艺术里的奥林匹克》,等等等等。这样的扭曲、倒错的命题(请注意,我说的是”命题“而不是指此命题所及具体内容),初次出现似乎给人新颖感觉,还能吸引人们眼球,但长期甚至非如此命题不可,那就是扭曲了语言文字的正确表达功能,也是一种很不好的文风,令人生厌!另外,这实质上也是一种"蹭炒“!(蹭炒是属于互联网上应该打击或制止的对象)

       我的理由如下:

       一是这种形式的命题
,不符合中国语法的正确表达。从语言学的角度说,央视的这种命题形式,例如《非遗里的中国》,这是一个语句(句子),而句子是由字、词、词组、短句等构成的。它们该如何应用,如何组合,如何排列,谁在前谁在后,是有一定语序规则的。语序的变动能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就拿"非遗里的中国”来说,"非遗”和“中国”放在前面或后面的位置变化,具有不同的意义——"非遗里的中国”是说非遗里存在中国,这是说不通的。因为"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被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个场所或一件件实物,如昆曲......。而“中国”,无论古今,都是一个具有领土主权的国家的名称。从政治角度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列宁全集》第29卷第435页),它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律、监狱和其他行政权力机关构成。从地理角度说,国家是由陆地、海洋和空域构成的一个整体;从人员角度说,国家是由居住在这个“整体”土地上的居民(公民)构成的。因此,以上例举的非遗”昆曲“是一戏曲剧种,昆曲里怎么可能存在一个中国呢?所以,"非遗里的中国“从语法上是说不通的 ,实际上就是个伪命题 
 
        而“中国里的非遗”是说中国这个国家里存在非遗,这是说得通的......

       二是
这种形式的命题,不符合逻辑。仍然以“非遗里的中国”为例,从逻辑角度说,“非遗里的中国”是一个判断,是对“非遗”和“中国”这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任何判断都必须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即有真有假。凡如实按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反映(表达)的判断,就是一个真判断;凡不如实、不按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反映(表达)的判断,就是一个假判断。“非遗里的中国"就是一个假判断,因为客观事实是”非遗里“不可能存在中国这个”整体“。还因为,”非遗“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外延(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和内涵(就是对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是不同的——”非遗“的外延,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神话、礼仪、习惯等各类形式,而各类形式中又可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实物或场所。无论哪一个类别形式和哪一个具体实物或场所的非遗,无论其”周延“惑”不周延“,都不包容”中国“这个整体,这是稍有逻辑常识的人都是知道的。

      至于为什么说是一种很不好的文风也是一种
蹭炒,我认为就没有必要说补充了,因为只要懂得的人都明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