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发《“党史”真能乱用吗?》

(2022-07-14 17:06:53)
重发“党史”真能乱用吗?

        央视搞了一个百集《XX绘画中党史》,今天又看到网上的“音乐党史”。如此造句(或发明概念),就会产生“绘画党史”,“诗歌党史”,“散文党史”,“体育党史”,“工业党史”,”农业党史”,“XX 党史”,”XX 中的党史“——这样多的数都数不清的“党史”!

      “党史”真能乱用吗?

     “党史”是指党的整个历史,一幅画就称得上“党史”吗?同样,一首歌曲或一场音乐表演就称得上“党史”吗?

       从逻辑学上说,“党史”是周延的,是一个全称概念,而党的历史上的某一事件,或歌颂党的丰功伟绩的一首歌曲,或表现反映党的历史上某一事件的一个瞬间画面绘画,甚至就是线条、色彩,根本就称不上“党史”!

       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这种看似新颖其实古怪的表达式来分析,似乎从一幅经典绘画中就可知道党史,但事实上,绘画就是绘画,它只不过是一副静态画面,它与用文字记载的党史完全不能相提并论——文字可以连续看(或读)下去,由于不断深入就会自然加深印象和理解。而一幅画出现在眼前,也许就是“一个故事的插图,仅仅从它本身往往不可能推出什么结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这个故事时,他才会明白这幅图画的意义。”(引文请见涂纪亮译维特根斯坦著《哲学研究》第228页)

       我认为,真正的党史是文字的理性的客观准确地表述。

       而央视却以《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为题制作百集不讲逻辑的片子,即所谓“艺术”来代替党史(请注意”不讲逻辑“,我不是指责央视宣传党史本身)。就“艺术”而言,讲究一个“欣赏”,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谁会以欣赏艺术的心理去学习党史?即使他们中有人在央视不停叫卖、大吹大擂造势下不自觉去看了,但他“不是沉浸在欣赏中,而是用一些无关欣赏的心理活动代替欣赏时的体验。这时的(艺术)形式对于他来说就是乏味的、枯燥的或见之于理性的“(引文请见高楠著《艺术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326页)。如此造句的还有央视的《灯火里的中国》......),实在令人费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