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9》评课稿
(2014-01-19 16:31:27)
标签:
教育 |
分类: 经验反思 |
《十几减9》评课稿
靖江市实验学校 王 君
《十几减9》是一节计算课,杨老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整节课环环相扣,层次清楚,符合计算课型的一般步骤。
为了让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减法,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杨老师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够大胆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了主题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13-9的算法。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了多种算法。他们掌握算法有快有慢,理解有深有浅。为了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算理,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多次操作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说计算过程,这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理念。
本课的板书设计也科学合理,能突出重点、难点,字迹工整美观。习题设计有梯度、有层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在教学“想想做做第4题”时,让学生罗列出十几减9的算式后,寻找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听了杨老师的课,我们觉得也有地方值得思考。如:关于课堂的生成。杨老师想引导学生说出“想加算减”的算法,就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桃子图,我们可以怎么算呢?”有一个孩子回答:“我们可以把它想成有桃子图。”这时我们在做的老师都笑了。其实,这句话后面不就藏着解决问题的策略吗?当没有图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画图的策略,用图形表征问题,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因此当学生这样回答时,老师应该先予以肯定,然后再加以引导,这样就更好了。课堂还存在哪些不足,还肯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导。
20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