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李中莹《NLP企业心智模式》——穿越对错,追求意义和效果

标签:
李中莹nlp企业心智模式nlp执行师nlpnlp技巧 |
分类: 李中莹 |
11月16日李中莹《NLP企业心智模式》
——穿越对错,追求意义和效果
第六天
1、从说话了解一个人的思维盲点。
2、提升思路敏捷度。
3、更精准的语理逻辑。
4、有效引导对方从纠结状态解脱出来。
5、了解对方的深层需要。
6、发展出更有效率的思维网络。
7、提升大脑分析能力。
8、提升创新、解困、突破的思维能力。
限制性语言模式:
1、无理因果式;
2、无理相等式;
3、含义虚范式;
4、以偏概全式;
5、自设标准式;
6、内容删减式;
7、时间纷乱式;
8、愿景反向式。
1、无理因果式:语言涉及责任上的问题。“果”总是一个说话者不愿见到的情况;“因”则是一个说话者不能操控的因素。如此的因果关系,结果总是一份无力感,同时可以逃避责任。常用“因为”、“所以”、“故此”、“于是”、“使得”、“造成”、“导致”等的言语。
可以用以下的技巧做出“自拔”的效果:
例一:
例二:
三个方法:因为这样能让他看到我的工作能力。
练习:
1、你听过什么无理因果式语言?请写出5句。
2、你说过一些怎样的无理因果式语言?请试写出3句。
3、在企业管理中,无理因果式语言可以造成什么问题?
2、无理相等式:当说话者的语言中出现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它们是相等的,而事实上两者并无关联,这便是无理相等式语言。无理相等式语言常用到这些链接词:就是、等如、即是、是,或者干脆不用任何连接词。
团队管理和企业经营时,大量的错误决定,都是无理相等式语言背后的主观及武断心态所造成的,尤其是一些讯息的解读:
无理相等式与无理因果式语言很相似,但是可以区分出来:
在企业管理里,特别是重大情况的深入分析时,无理相等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平时容易忽略细节的人,会以“差不多”的态度,找“就是××嘛!”的逃避借口。结果“差不多”原来是“差之千里”,造成错误的判断,严重的损失。
你会认为差距不超过20%就是“差不多”还是“10%”?若用“20%”标准则经过5个“差不多”的偏差;若用“10%”标准,也就是10个之后,完全不同的世界。
专业就是把每个细节都把握得很好!所以当有重大情况出现时,应该做的就是:找出那10%或20%的不同在哪里?
练习:
1、你经常听到的无理相等式语言,试写5句。
2、检查一下,它们是无理相等式还是因果式。
3、你本人说过的无理相等式语言,试写3句(试证明它们是主观和武断的)。
4、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严重无理相等式语言,试写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