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抑制资产泡沫,一时之间,人们议论纷纷。人们普遍理解的这是剑指楼市和股市之举。可是,二个多月过去了,楼市和股市冰火两重天:一边是股市应声而下,一边是楼市如日中天。股市就不细说了,某会那么听领导的话,自从领导要抑制资产泡沫,各种监管措施层出不穷,新股上市密度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还别出心裁的弄出个IPO扶贫,大有不干死股市誓不罢休的架势。
重点说说楼市吧,正如大家看到的:为了抢房,上海出现了离婚潮,杭州的买房的人把售楼处大门挤破了,各地地王频现。前几天,竟爆出6平米鸽子房卖出88万天价的新闻。好一个“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领导说要抑制资产泡沫,那么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高于资产价值的那部分。资产价格在那摆着,一目了然。资产价值呢?度娘是这么说的:“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或抽象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我记得小时候学的政治经济学是这么定义的:“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记不太准,大概是这个意思,好像没有“抽象劳动力”这句话。不管怎么说,都很难懂吧?我理解就是在生产商品中所耗费的各种成本。从这个意义讲,中国股市显然有泡沫,市净率超过1的部分,就是泡沫。但是泡沫不能一点没有吧?一点没有,商人们忙乎什么?中国股票市净率,大多也就是几倍,还有很多破净的,这泡沫不算大吧?有必要让某会这么大动干戈吗?
相比之下,中国楼市的泡沫那可大多了,按照商品经济理论,房子的成本构成包括土地,建筑成本,可是土地不是生产出来的,并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其本身并无价值。也就是说房子的价值就是建造成本,深圳鸽子房每平米14万多,其理论价值就是1000-2000元。你看泡沫多么严重。
可是,中央要求抑制资产泡沫,楼市为啥不听话呢?
关于这个问题,永新人说的好:一种情况是因为房子是刚需产品,不得不买;一种是老百姓和企业有点闲钱无处可投,想通过炒房挣个傻瓜俩枣的,一种是老百姓和企业怕手里的钱贬值。但这都不是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全国各个阶层,各个单位,各个组织多数人都希望房子涨价,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只有少数准备买房的人希望房价低。有房子的人希望房子涨价;企业希望房子涨;银行希望房子涨价,很简单,如果房价大跌,银行贷出那么多钱,抱着一堆烂房子只剩哭了。
最关键的是地方政府希望房子涨价。中国是个很特殊的国家。特殊就特殊在事权集中,财权集中,比如增值税的分成,中央占75%,省及省以下占25%,工业企业就那么地了,在实体经济哀鸿遍野的情况下,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下降就不错了。特别是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指望的主要是土地和房地产税收,房价一涨,财政收入立竿见影。你以为深圳鸽子房卖那么多钱都归谁了,都归开发商了?肯定不是,这期间的税费不说,土地归根溯源是政府的,收入相当一部分也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归到政府。
现在问题是:领导不是说要抑制资产泡沫吗?怎么现在了集体失声了?哦,领导只说抑制资产泡沫,并未说抑制房产泡沫,可能,这就是艺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