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县陈家醍醐民国首富雷升云故居
很早就听丈母娘说她们村陈家醍醐解放前有个人,叫雷升云,是澄县首富。老丈人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就是雷升云的房子,很是气派。初四爷爷的嫂子过三年,我也去了,在路上问雷升云的故居,一块走的叔叔说现在还在,就是以前的大队部,刚才过来的路上还路过了。内心一阵兴奋。于是在回来的路上一个人走在后面,就想看一下这个民国首富的故居。
故居正面。现在已经被围墙挡着了,门口也挂了锁,听村里的老人讲,是雷升云的后人安排的,听说是要重新翻盖,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动工之后又停止了。
故居门口的房子半边已经塌掉,如果再不加以保护,就真的该拆掉了。
故居的砖雕,我也是因为从远处看到了这个才确定旧居的位置。
故居的大门上用黄漆写的“自力更生”四个大字。
故居的正面,从门洞进去能看到有块黑板,这个是后来加上的,之前这里曾经是村支部所在地。
山墙上用砖雕成的图案。
故居内的正房,一个整体共三间房子,最左边的是独立的一间,右边的两间在房子内部是相通的。解放后,这里被分给贫农居住,一个亲戚曾经就住在这里,后来这里又成了村支部所在地,现在陈家醍醐人说到这还说大队部。
这是下午我第二次过去拍摄的。昔日的土墙已经倒塌,还剩一个柱子矗立在那里。最里面的那几间房子也已经破落不堪。
雷升云(1895-1971),乳名彦定,澄城县罗家洼(今赵庄镇)陈家醍醐人。少时跟父亲在山西临津县学习经商,父亲去世后回家务农,民国十六年(1927),与姐夫孙福堂等三家合股在今大荔朝邑创建“同心协”商行,分设“安仁酒坊”。民国二十五年(1936),同孙福堂分伙时,各分18万银元。抗日战争暴发后,在西安广济街创办“俊源银号”钱庄,并先后在西大街和南大街开设“永兴久”和“俊昌商行”,于陕、甘、川、两湖之间,经营棉花、布匹、茶叶、卷烟和红白糖等,生意越做越大,四川呼为“陕西雷”。民国二十九年(1940),捐资6万元法币,修建澄城县第一所中学-“升云中学”,后改名为“澄城县立中学”。日本投降前夕预计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将存货降价销售一空,日本投降后,许多商行受到冲击,更有甚者关门停业,当时西安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相公娃在门前放炮哩,半槽(相公头)在房子里看报哩,掌柜的在后院上吊哩”,唯他安然无恙。在成都赚钱后在成都东大街铺了一条青石路,叫“升云路”,后改名为“陕西路”。临解放时带领全家人迁往香港,1971年因病去世,终年76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