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十三郎
十三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39
  • 关注人气: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培支故居

(2013-12-15 21:42:21)
标签:

高培支

清代民居

易俗社

旅游

文化

分类: 建筑古迹

高培支故居

    从卧龙寺正门出来,一直向前走,就能看到一座民居,它的四周现在都被水泥路包围着,仔细看去,有些破旧,待转到它的正门,你会突然发现,它竟然是一座清代民居——高培支故居。

http://s9/mw690/003fZWBOgy6F0qBbAHC58&690
    从这里望去,是卧龙寺的正门。
http://s13/mw690/003fZWBOgy6F0ruTllabc&690
    墙上镶嵌的文保碑。

    高培支故居位于柏树林街兴隆巷四十二号,建于清朝中叶,是西安城内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先后被确立为省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坐北朝南,南北长50米,东西宽20米,建筑布局为三开间两进院。站在门外打量,大门涂着黑色厚厚的生漆,开在院子的东南角,斑驳的大门紧锁,故居内的详情无从观看。透过门缝,能看到大门正对着的是一个照壁,照壁上砖雕着斗大的“福”字,“福”字的四角围绕着的是蝙蝠。
http://s16/mw690/003fZWBOgy6F0rNZCdV3f&690
    斑驳的木门。
http://s11/mw690/003fZWBOgy6F0sGtEwi2a&690
    门口的拴马桩,想来昔日也是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
http://s16/mw690/003fZWBOgy6F1ejZqMf5f&690
    故居的东墙前部。
http://s2/mw690/003fZWBOgy6F1erlAZ361&690
    故居的东墙后部。
http://s4/mw690/003fZWBOgy6F1evLJOb53&690
    故居后院。
http://s4/mw690/003fZWBOgy6F1eBFr1xd3&690
    故居的西墙青砖部分,已算是故居不错的地方了,旁边放了不少的石料。http://s3/mw690/003fZWBOgy6F1eG6S4y62&690
   故居的西墙边放了不少石料,还有不少破烂,旁边的路倒是水泥路,看来保护意识尚待加强。 

http://s1/mw690/003fZWBOgy6F0q9JUyIb0&690
    路尽头的房屋就是高培支故居。 

    记得我第一次知道柏树林卧龙寺附近有清代民居时,曾在这周围四处寻找,从这个路口望过去的时候,也曾看到故居,但是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不起眼。后来顺着城墙从巷子走进去终于找到,在从故居出来时才恍然大悟。对于需要保护的这座清代民居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块指示牌,更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它,因为它不仅仅属于高氏后人,更属于这座城市。

 

    附:高培支(1881-1960),名树基,字培支,别号悟皆。祖籍陕西富平,生于今甘肃陇县,后定居西安。1912年7月与李桐轩、孙仁玉人等创办了陕西易俗学伶社。他先后担任三届社长,历时十四年之久,一生编写了五十四个剧本(折戏二十九个,本戏二十五个),其中的大本戏《鸳鸯剑》在易俗社的编剧史上首推始元。优秀剧目,可推《夺锦楼》《人月圆》《亡国影》《纨袴镜》《尖头棒》《谈星》《宦海潮》《鸦片战争》《侠凤奇缘》《崖山泪》《端阳苦乐记》《二郎庙》等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昭陵六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