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大礼堂
从西北大学西门进入,过喷水池,一直向前走,会看到西北大学大礼堂。谁能想到,这是西北大学现有建筑中最年长的。
http://s6/mw690/b1e889b8gx6CXtAPtlP85&690
大礼堂的首倡建设者,是少帅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大学先迁北平,后该校校长张学良来陕,筹款15万元,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2月在西安小南门外建筑校舍,将东北大学迁来西安。大礼堂就是此时所建。
图为大礼堂正门和少帅给东北大学校舍题词的石碑。
http://s7/mw690/b1e889b8gx6CXtMW8Hce6&690
大礼堂正门。半圆形的屋顶,高而窄的窗户,门口是四根圆柱支撑着一个向外伸出的风雨厅。墙上的红五角星是解放后镶嵌。
http://s7/mw690/b1e889b8gx6CXtTk1xk06&690
石碑上面为1936年张学良立东北大学校舍奠基纪念碑,下面为1992年西北大学重修校舍奠基纪念碑记。
http://s5/mw690/b1e889b8gx6CXu01SKw14&690
碑上文字为:“东北大学校舍奠基纪念
沈阳设校,经始维艰。自九一八,惨遭摧残。流离燕市,转徙长安。勖尔多士,复我河山。
校长张学良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
http://s11/mw690/b1e889b8gx6CXu5dOR48a&690
石碑背面文字记载了东北大学建立历程及来陕建立的经过,新校舍由王卓然规划,刘致平设计,马俊德、刘鸿典、铁广涛、丁凤翎绘图。
王卓然(1893-1975),九三学社发起人之一。
刘致平(1909-1995),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一届学生。
刘鸿典(1904-1995),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二届学生。
铁广涛、丁凤翎,1928年考入东北大学,是建筑系第一届学生。
http://s13/mw690/b1e889b8gx6CXudt3d21c&690
大礼堂后门。
http://s5/mw690/b1e889b8gx6CXuslh0U94&690
大礼堂后门全景。
http://s16/mw690/b1e889b8gx6CXuIox6n0f&690
大礼堂全景。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入陕,一首《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的痛楚。东北大学西安重建,保留了文化的传承。东北人和东北大学的痛楚是暂时的,只可惜,少帅张学良的痛楚,却是一生,自“九一八”离开沈阳,一生一口乡音难改,家园只在梦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