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州古城
http://s1/mw690/b1e889b8gx6CdiYH70c90&690
松州古城。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治所在今松潘县城。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置松州都督府,领嘉城、交川、平康、盐泉4县,辖25羁縻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松州为交川郡,至天宝十二年(753年)所辖羁縻州多达104州。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交川郡,复置松州。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后,吐蕃东进,松州为唐与吐蕃争夺区域。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此筑柔远城。北宋沿袭唐建置,仍置松州。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分别置上潘州(今若尔盖求吉)、中潘州(今松潘县漳腊)、下潘州(今平武县)。南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军攻占松州。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置松州卫、潘州卫,后合并为松潘卫,松潘之名由此而得。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御史大夫平羌将军丁玉攻克松州,调宁州卫指挥高显主持修筑,扩唐城为松州卫城,当时筑城西沿山麓,东跨岷江,历时五年初筑成形。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负责松州兵备的佥御史寇琛将西部城墙由山麓筑到山巅。明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何卿增修外城一千余米,至此形成松潘城规模。
松潘古城全长6217米,有门七道:东门觐阳、西门威远、南门延熏、北门镇羌,西南山麓凿小西门,外城两门,东西向称临江门、南北向称阜清门。各城门以大块平行六面条石拱圈,使顶部呈半月穹状,嵌石门楣,门基大石上镂有各种图案浮雕,东南西北及外城,均筑有瓮城,建有门楼。
现存四道城门:东城门,也称“觐阳门”,宽6米,高7米,进深22米;瓮城门宽6米,高5米,残存进深7米。南城门,也叫“延熏门”,宽6米,高8.8米,进深31米。北城门,也称“镇羌门”,宽6米,高8.5米,进深31.5米。
http://s16/mw690/b1e889b8gx6CdijzF3p8f&690
门楼上赵朴初题写的“松州”二字。
http://s9/mw690/b1e889b8gx6CdiCpBzib8&690
松州古城北门外,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汉藏和亲的大型雕像。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太宗求婚未允,遂发兵二十万攻打唐边防重镇松州,史称“唐蕃松州之战”。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嫁文成公主和亲,公主入吐蕃途中,辗转来到硝烟未尽的松潘草地,凝视昔日战场,感慨万端,呼曰:“兴师相戕罪也,余将和睦唐蕃。”
http://s8/mw690/b1e889b8gx6Cdi8buBxb7&690
门基大石上所镂莲花图案浮雕。
http://s9/mw690/b1e889b8gx6Cdj1EMVG68&690
松州城墙底部以大块平行六面条石拱圈。http://s1/mw690/b1e889b8gx6Cdj5GgEge0&690
松州城墙顶部呈半月穹状。http://s4/mw690/b1e889b8gx6Cdj3Niplf3&690
松州城墙顶部呈半月穹状。http://s9/mw690/b1e889b8gx6CdhPz4uc98&690
城墙嵌石门楣,字已消失。
http://s15/mw690/b1e889b8gx6CdhFLRVkee&690
北门内的李德裕像。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文宗时任剑南西川道节度使,后两度为相。文宗太和三年(829年),至松州等地筹边,绘制剑南西山边防图,于松州治地筑“柔远城”以扼西山吐蕃,于松州至茂州一线设三十六关堡,在松州西山崖畔建筹边楼。http://s3/mw690/b1e889b8gx6CdhbLU6Se2&690
明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负责松潘兵备的佥御史寇琛主持将城墙分别从东南两侧山脚延筑至山巅,并增筑西门,形成“西门在山顶,高城五百米”的离奇景象。
http://s3/mw690/b1e889b8gx6CdhftEBAe2&690
松州古城觐阳门,宽6米,高7米,进深22米;瓮城门宽6米,高5米,残存进深7米。
http://s14/mw690/b1e889b8gx6CdoZKjY97d&690
松州古城延熏门瓮城。
http://s4/mw690/b1e889b8gx6Cdpf8F7d33&690
松州古城延熏门,宽6米,高8.8米,进深31米。
http://s16/mw690/b1e889b8gx6CdhjB7qLbf&690
穿城而过的岷江。明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何卿增筑外城时,将原本沿着古城东侧山脚流淌的岷江人工改道,将河道凿为“Z”形,使岷江穿城而过,解决了因来犯之敌长期围城城内断水之困,同时也给古城消防取水带来了方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