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013-03-15 10:28:00)
分类: 育儿经验集

 

 

欣赏教学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三大内容(绘画、手工、欣赏)之一。高尚情操的培养需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而欣赏又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大班是幼儿在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评价能力逐步发展,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动作灵活,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态度,他们不但爱问:“是什么?”还想知道:“怎么来的?”“什么做的?”儿童还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初步理解了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56岁的儿童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能根据周围事物的属性进行概括和分类。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大班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定为:(1)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美术作品,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具有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2)学习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色调及其情感表现性,构图的对称、均衡、节奏与和谐美。了解作品的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并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想像和情感。(3)欣赏并学习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评价同伴的美术作品。

传统的幼儿美术欣赏教学课幼儿老师集中大量的审美信息,并通过挂图或纯讲解的形式扩大幼儿的审美视野;但是在实践调查中发现美术欣赏课幼儿教师讲授的时间过长,甚至超过十五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幼儿学的机会很少,不但教师教的累,幼儿也学的很枯燥,没兴趣,这也很不适应现在所提倡的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大班美术欣赏教育目标,在大班美术欣赏教学中宜采用“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美术欣赏教学中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幼儿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幼儿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幼儿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幼儿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更多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帮助更多幼儿自主选择欣赏体验活动,促进自已的知识建构。利用对话法,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幼儿自主质疑,主动探索。

幼儿教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学习欣赏活动是个由浅入深,由表面的东西再深入到内在的过程,在欣赏活动中,要让孩子想说、欲说、有话题说,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在较低的层次上让幼儿进行欣赏,先从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周围生活环境中选择欣赏素材,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美,然后再根据美术活动的要求和这一活动中所要学习的技能,选择多风格多形式的名家名画。如:色彩的鲜艳、不断的流动变化的抽象派的画风和色彩缤纷、直观形象的点彩派风格等,进行启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审美想象,让幼儿充分看够,提够问题,再引导他们深入下去,用自己的语言和创作的方式,充分表达表现自己对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创作的构思,使他们既学习绘画技能又提高审美创造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艺术家说:从小让儿童接触经典,与名家直接对话这是一种高起点的美术教学之路。如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观察作品,想象大师用的是什么样的笔,是如何运笔,画这幅作品状态是如何,幼儿的欣赏国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因为大师的创作是一种童真的心灵表白,可以说幼儿与大师的艺术创作灵感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要感知作品的内容、线条、形状、颜色等形式要素,也要感知这些要素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在欣赏活动中,运用视觉、听觉、身体动作等多种通道,能够使幼儿进行“拟人”和“移情”,并容易受到作品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审美体验的形成,也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向更丰富、更符合现实逻辑的方向发展。当幼儿受到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的感染时,如感受到欢乐或者悲伤、温暖或者寒冷、紧张或者悠闲等,教师可以让幼儿猜测画家作画时的心情,以提高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力。在欣赏活动过程中,要提供给幼儿表现的空间,当他们在感受到美和具有审美乐趣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绘画创作的热情。此时,我们可让孩子们在欣赏名画后再进行创作,使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幼儿从名画作品中获得的启迪可以拓展他们表现的空间,对他们的绘画创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潜在的影响即表现为审美感受的审美创造水平的质的飞跃。

在具体欣赏中,虽然是大班,有的孩子仍处在一种只停留在对作品某一个细节的注意上,有的能较好地描述画面,只有个别的幼儿学会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即造型、色彩、构图的分析),他们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有的幼儿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注意,有的幼儿却能自始至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实现积极的互动。怎样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是欣赏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