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历史收藏 |
分类: 文物故事 |
乾隆年制珐琅彩瓷中的“课子图”
2021.10.27 陈宗嶽摄于台北故宫
珐琅彩瓷从清康熙朝(1662-1722年)创烧以来,历经雍正朝(1723-1735年)的转变,到乾隆朝(1736-1795年)延续发展,透过皇帝和宫廷技师及督陶官之间的对话,可以查知“乾隆年制珐琅彩瓷”系属全新、全美的一类官窑。以风格样式的角度来看,相对于前朝的色泽与纹样,乾隆朝珐琅彩瓷制器,可以从双彩联乘、集锦新样二个面向去理解。
第一、双彩联乘:主要呈现乾隆皇帝并重洋彩和珐琅彩瓷两类产品,他一方面传承雍正朝的风格样式,持续以前人诗意,表达纹样的意涵。另一方面,也将御制诗同步纳入纹样,让诗画图式的布局,深具皇家格调。
第二、集锦新样:乾隆朝新出现的中西人物、仙山楼阁、金鱼水藻和各式锦地纹,都是新出现的纹样。
这里以母亲和孩子为题的图画称为“课子图”,换成现代就会称为“亲子图”,这是乾隆朝珐琅彩瓷的特色纹样之一。画面中的母与子,系以凹凸技法绘制成的面貌,清晰生动,完全不同于一般常见的点景人物。无论指书朗读的小孩,或是持笔写字的母亲,乃至于双双出现于庭院中的游戏情境,都属于宫廷内的日常亲子生活情况,属于不见于外的宫闱亲子亲密情节,这样的画面自然只能“留宫内参”,绝无可能外流到皇亲贵族或权贵富商之手,所以是难能可贵的后宫后妃与皇子间的“亲子图”,只是不知描绘的是那位贵冑!
*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945N000000000PAD
* 朝代
* 类别:陶瓷器
* 功能:盛装器
* 质材:矿物/陶瓷/
* 说明文:
*此碟广口、腹浅、带圈足。外壁呈紫地,上、下分别有一道锥剃凤尾形卷草纹和卷草纹,近口、足处则各留一道白边。内壁口缘和碗心各有一道蓝料绘成的卷草纹饰带,其间有白料画成的卷草花卉锦地纹,碟心则绘妇女闺中课子的场景。又,外底白地有蓝料书成仿宋体“干隆年制”四字二行。此碟的造型、釉色和纹饰与故瓷017944相仿,而二碟所绘人物面向相反,并置而观予人呼应之感,或为成套作品。
*
* 文物图档编号:K1B017097N000000000PAE
* 朝代:清
* 类别:陶瓷器
* 功能:陈设
* 质材:矿物/陶瓷/
* 说明文:
*圈足撇口浅碟。底白地书青料“乾隆年制”四字宋体双方框印款。外壁施一色均匀的胭脂红彩,口缘一线留白。碟内壁,以描金图案式蟠螭卷草番莲纹的宽带纹为边饰,中心以彩绘人物图为主纹:一高髻妇女坐椅上,教童子认字读书。女子装扮齐整,桌面陈列仿古器皿,墙挂山水横卷,窗帘束起,窗外湖石竹丛。显然以书香家庭作为表现重点。此幅珐琅彩画作,精于线描与晕染,在衣褶、鼻梁处,显然意图以深浅色染表现凹凸立体感,界画屋宇也有远近透视的意图,虽然无法完全表现西方素描式立体感,但用笔的纤微细劲,用色的柔和协调,已使此作可谓清宫作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