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2021-04-12 10:06:23)
标签: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銀器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叶盖盒

2021.4.10 陈宗嶽写于台北

三件头银盖盒规格:

11公分盖盒高、9公分盖盒直径、全高12公分、12.5公分底座直径

重:盖盒303.2公分、底座162.2公分、合计465.4公克

盖盒戳印:天津物华、足纹、胜

底座戳印:彩凤

纹银:也称足纹,是清朝法定银两标准成色,清廷规定缴纳钱粮等都以纹银为标准,其他银两均须按成色折合计算。纹银成色是0.935374,较近代中国各地流通的宝银成色为低,所以宝银折成纹银时例须升水(按银成色差异加重贴补)。

此件盖盒分成三件式,大陆广州玩老银的朋友郑富华说:他们称这式样为“莲子盖碗”。我却认为这是“盖盒”,因为扣上盖与打开盖都需要花费些功夫与力气,加上夹合式的底拖,都不该属于需“开合方便”的银碗。此盖盒上刻满了与茶有关的诗文,因此我认为这是一个像日本茶道中用来装盛抹茶的小罐~“枣”,是用来收纳即将使用的茶叶,加上南方茶多属较蓬松的绿茶,需要的容量较大,如此可紧密契合的盖盒正合敷使用。从盒身上泛有未使用过银器特有的五彩原色光,显示这银盒从制作完成即原样保留至今,洵为妙品。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清光绪19年天津“物华银楼”制同治秀才陈寅生刻莲子式银茶

此莲子式银茶叶盖盒制于光绪19年(1893年),盒身呈莲子状,盒的上盖由同治年秀才,北京刻铜大家陈寅生以楷书体亲写并亲自铭刻:

谁画葫芦

样人嗤学

士陶烹茶

聊自适餐

雪亦称豪

谷雨春浮

捥松风夜

听涛梦中

金帐远天

上玉堂高

昭阳大荒落(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癸巳-昭阳大荒落;癸巳年1893年,光绪19年)

(陈)寅生并集

盒身上铭刻:

茶本头纲好

先推雀舌名

?来尖?缩

含?味逾清

烹拟尝新雨

歌曾弄晚清

品?团饼贵

香向齿牙生

反学千般巧

浮宜九捥清

何劳精细辨

不用广长争

  包含金、银等贵金属的金属镌刻始于“刻铜艺术”,刻铜艺术始于清代中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及双钩浅刻为主要造型手法。材质有金、银、白铜、黄铜、紫铜等,所刻器物有墨水匣、镇纸、薰香炉、水烟袋、手炉、茶叶盒、文具盒、茶壶、压尺、烟具、铜锁等。陈寅生生名麟炳,通医,工书画,自写自刻,故能入妙,是同治年秀才,其刻铜技法全面,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均能游刃有余,但陈氏刻铜的最大成就还是书法,楷行草篆诸体具佳,运刀如行云流水,一笔不苟,浑然天成,不论当时还是身后,陈寅生(陈麟炳)的刻铜享有盛名,被人推崇为与干嘉年间西泠八家陈曼生、陈鸿寿设计的宜兴紫砂“曼生壶”并列的“两美”。

一、晚清北京刻铜大家-陈寅生

  包含金、银等贵金属的金属镌刻始于“刻铜艺术”。刻铜艺术始于清代中期,以阴文刻、阳文刻及双钩浅刻为主要造型手法。材质有金、银、白铜、黄铜、紫铜,以铜居多。所刻器物有墨水匣、镇纸、薰香炉、水烟袋、手炉、茶叶盒、文具盒、茶壶、压尺、烟具、铜锁等,其中尤以墨水匣最为驰名。由于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又多系书画篆印,极富有文人书卷气。刻铜器物又常与历史事件及人物相关,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所以它们已成为人们情有独钟的收藏艺术品。

  刻铜艺术发端于北方,历史上的刻铜名家大都云集北京,这些刻铜名家,他们是书画篆刻造诣颇深的文化人。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刻铜艺术以陈寅生、张樾臣与姚茫父三人最著名,人称刻铜三大家。三人中,陈寅生成就最大,其名麟炳,顺天(今北京市)人,清同冶秀才,通医学,能书善画,首创在墨水匣上的刻铜艺术。邓之诚《骨董琐记》说:“京师厂肆专业墨水匣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陈寅生的刻铜艺术纤细秀丽,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都能游刃有余,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书法作品,楷、行、草、篆诸体具佳,可谓字字珠玑,飞云流畅,其代表作品有楷书“兰亭序”、“出师表”等。由于陈氏盛极一时的声誉,在其身后,有大量赝品出现。

  铜墨水匣大约出现在清嘉道时期,但那时还只是作为盛墨的器物。至于盒面上出现或书法或山水花鸟图案而形成艺术品,则是到同治初年了。齐如山在他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说:“刻墨水匣始于陈寅生”。史学家邓之诚《骨董琐记》对此记之更详:“京师厂肆专业墨水匣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时同治初元也。”由此可知刻铜艺术始于陈寅生,其后名家辈出,然而刻铜艺术成就最高的仍为陈寅生。陈氏刻铜以字为胜。所刻书法如行云流水,用刀如笔,而且能在两寸见方的盒面上刻出《兰亭序》全篇。因此有人把他刻的铜墨水匣与陈曼生的紫砂壶并为“二美”。

  《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陈寅生能在铜墨水匣盖上刻芝麻粒大小的楷书,二三寸见方的盒盖,能刻一篇《兰亭序》。在铜墨水匣上錾刻中国古代诗文名篇,由此蔚为风气,除《兰亭序》外,还有《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岳阳楼记》、《赤壁赋》、《出师表》、《楚辞渔父》等。

  陈寅生刻铜技法全面,不论是花鸟鱼虫还是山水人物,均能游刃有余,但陈氏刻铜的最大成就还是书法,楷行草篆诸体具佳,运刀如行云流水,一笔不苟,浑然天成。

  只是,不论当时还是身后,陈寅生、陈麟炳的刻铜墨水匣享有盛名,被人推崇为与干嘉年间西泠八家陈曼生、陈鸿寿设计的宜兴紫砂“曼生壶”并列的“两美”,当然,仿冒陈寅生款的赝品也不断地涌现了。

  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墨水匣创始逾道光年间,到了同治、光绪之后才盛行起来。光绪时期,著名书法家、雕刻家陈寅生能在二、三寸见方的铜墨水匣上刻下一篇王羲之的《兰亭序》。陈寅生系北京人,通医学、书画,能自书自刻,曾在琉璃厂开设专营刻铜墨水匣的万礼斋,后改名为万丰号。邓之诚《骨董琐记》云:“京师厂肆专业墨水匣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天咫偶闻》亦云:“光绪初,京师有陈寅生之刻铜,周乐元之画鼻烟壶,均称绝技。陈之刻铜,用刀如笔。入铜极深,而底如仰瓦。所刻墨水匣、镇纸之属,每件需润资数金。”几年前,我到京城玩友靳连生家拜访,竟发现他有200多方铜墨水匣珍藏,其中不乏陈寅生精雕细刻之精品。从造型上看,以正方、长方、正圆、椭圆为主,还有树叶形、菱形、古琴形、古钟形、古币形、书形、扇形、桃形、花瓶形等奇特造型的作品。这些墨水匣铜质细腻,刻工精美,真是令人爱不释手。

  邓之诚《骨董琐记》说:“墨水匣之制,不详始于何时。相传一士人入试,闺人以携砚不便,为渍墨于脂,盛以粉奁,其说特新艳,然无确据。大约始于嘉道之际。阮文达道光丙午,重赴鹿鸣,以旗匾银制墨水匣,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光绪初叶,尚藏其家。京师厂肆专业墨水匣者,推万礼斋为最先,刻字则始于陈寅生秀才。寅生名麟炳,通医,工书画,自写自刻,故能入妙,时同治初元也。”

  刻铜技艺创始人陈寅生只刻阴文图纹,至张樾臣则刀法一变,运用竹刻中的“沙地留青”技艺,在铜墨水匣上刻出阳文字画,阴阳相济,极大地拓展了刻铜艺术的表现力。

二、“天津物华楼”金店

天津"物华楼金店",是和"恒利金店"与"天宝金店"同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天津三家信誉最好的金店,于清光绪16年前后由宁波帮著名商人严信厚创办。严信厚(1838年-1907年)浙江慈溪县人,原名严经邦,号石泉居士,清末著名实业家、书法家、画家,中国近代资本家的代表。天津"物华楼金店"只是他创办的众多产业之一,他还在宁波创办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和"通久源纺织局",在天津开办"同德盐号",在上海还开设"老九章绸缎庄"、"源丰润票号"、"四明银行",并投资兴办了"上海自来水公司"等。

开在天津估衣街的“天津物华楼”金店是天津最早也是最大的金店,生意十分红火,盛名久着,是前店后厂,平时收购同业熔炼的金银,进行加工提纯后,自制首饰,其所出的金簪、镶玉簪、项链、扣花、耳环、钻戒成色足,分量好,做工精细。每日生意兴旺,顾客盈门,开店近60年,日日出售足金首饰在50两~70两,因此积聚大量资财。

其最初进门的学徒、职工大多来自浙江宁波,这些人离开物华后,在外面继续开设金店的不乏其人。据说后来在天津金界声誉较好的天宝金店的经理,就是从物华出来开恒利金店周宣初的徒弟,由此可见严信厚在天津散播了多少种子。

严信厚1920年代去世后,其子无意经商,将金店兑给别人,但物华的牌子依然,职工未动,直到1949年歇业结束。物华露金店在估衣街开了近60年,连旁边的胡同都被人尊称为金店胡同,足见其盛名在外也历久不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